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宋白的《宮詞》
全文:
微雨點月漢宮秋,水殿疏螢黑處流。
鳳管不調慵進曲,卻排銀燭夜藏鉤。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鳳管
笙簫或笙簫之樂的美稱。《洞冥記》:“﹝ 漢武帝 ﹞見雙白鵠集臺之上,倏忽變為二神女舞於臺,握鳳管之簫。” 南朝 宋 鮑照 《登廬山望石門》詩:“傾聽鳳管賓,緬望釣龍子。” 明 許三階 《節俠記·圓全》:“鳴鳳管,吸龍川;歌扇軟,舞衣斑。”
不調
(1).不協調。《漢書·元帝紀》:“陰陽不調,黎民饑寒。”《後漢書·章帝紀》:“比年陰陽不調,飢饉屢臻。”
(2).特指音調不和諧。《韓非子·難三》:“且 中期 之所官,琴瑟也。弦不調,弄不明, 中期 之任也。”《漢書·董仲舒傳》:“竊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之,乃可鼓也。”
(3).與人合不來。《楚辭·東方朔<七諫·謬諫>》:“不論世而高舉兮,恐操行之不調。” 王逸 註:“調,和也……恐不知於俗而見憎於眾也。”
(1).未得升遷。《漢書·張安世傳》:“有郎功高不調。” 顏師古 註:“調,選也。”
(2).猶言不才。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下:“時京城不調少年相效,謂之拍彈。” 宋 王禹偁 《謝賜侄男大理評事表》:“伏以法寺美官,聖朝好爵,凡雲選授,必擇器能。豈期不調之材,遽忝起家之命。” 宋 范仲淹 《與中舍書》:“如子弟不調,或在襄邑作過逃來,即發遣他去,恐相負累,請仔細相度。”
燭夜
(1).照亮黑夜。《三國志·魏志·管輅傳》“ 毓 問 輅 :‘天下常太平否?’”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管辰 《管輅別傳》:“三五盈月,清耀燭夜,可以遠望,及其在晝,明不如鏡。” 南朝 梁 陶弘景 《華陽頌·物軌》:“熒芝可燭夜,田泉嘗澣塵。” 宋 范成大 《題徑山寺樓》詩:“神光來燭夜,壽木不知秋。”
(2).雞的別名。 晉 崔豹 《古今注·鳥獸》:“鷄一名燭夜。” 唐 蘇鶚 《蘇氏演義》卷下:“鷄名燭夜,又曰翰音。”
(3).神話中的花名。參見“ 燭夜花 ”。
藏鉤
亦作“ 藏鉤 ”。亦作“ 藏彄 ”。古代的一種遊戲。相傳 漢昭帝 母 鉤弋夫人 少時手拳,入宮, 漢武帝 展其手,得一鉤,後人乃作藏鉤之戲。 三國 魏 邯鄲淳 《藝經·藏鉤》:“ 義陽 臘日飲祭之後,叟嫗兒童為藏鉤之戲,分為二曹,以交(校)勝負。” 宋 梅堯臣 《和臘前》:“土人燻肉經春美,宮女藏鉤舊戲存。” 清 黃遵憲 《赤穗四十七義士歌》:“彼仇人者巧藏彄,如椽銀燭遍宅搜。”參閱 南朝 梁 宗懍 《荊楚歲時記》。
宋白名句,宮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