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駕到谷口,禮容振荒外

獨孤及酬皇甫侍御望天灊山見示之作

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獨孤及的《酬皇甫侍御望天灊山見示之作》

全文:
早歲慕五嶽,嘗為塵機礙。
孰知天柱峰,今與郡齋對。
隱嶙抱元氣,氤氳含青靄。
雲崖媚遠空,石壁寒古塞。
漢皇南遊日,望秩此昭配。
法駕到谷口,禮容振荒外
焚柴百神趨,執玉萬方會。
天旋物順動,德布澤滂霈。
講武威已耀,學仙功未艾。
黃金竟何成,洪業遽淪昧。
度世若一瞬,昨朝已千載。
如今封禪壇,唯見雲雨晦。
長望哀往古,勞生慚大塊。
清暉幸相娛,幽獨知所賴。
寒城春方正,初日明可愛。
萬殊喜陽和,余亦荷時泰。
山色日夜綠,下有清淺瀨。
愧作拳僂人,沈迷簿書內。
登臨嘆拘限,出處悲老大。
況聽郢中曲,復識湘南態。
思免物累牽,敢令道機退。
瞞然誦佳句,持此秋蘭佩。

獨孤及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法駕

天子車駕的一種。天子的鹵簿分大駕、法駕、小駕三種,其儀衛之繁簡各有不同。《史記·呂太后本紀》:“迺奉天子法駕,迎 代王 於邸。” 裴駰 集解引 蔡邕 曰:“天子有大駕、小駕、法駕。法駕上所乘,曰金根車,駕六馬,有五時副車,皆駕四馬,侍中參乘,屬車三十六乘。” 唐 沉佺期 《奉和晦日駕幸昆明池應制》:“法駕乘春轉,神池象漢迴。”

谷口

(1).山谷的出入口。《六韜·分險》:“衢道谷口,以武衝絶之。” 唐 王維 《歸輞川作》詩:“谷口疎鐘動,漁樵稍欲稀。” 清 黃景仁 《偕邵元直游吾谷》詩:“此間看山復看楓,谷口敞與平原同。”

(2).古地名。又名 瓠口 。在今 陝西 禮泉 東北。 西漢 於此置 谷口縣 , 東漢 廢。因位於 九嵕山 東、 仲山 西,當 涇水 出山之處,故謂之 谷口 。古時相傳為 黃帝 升仙的地方。也稱 寒門 。《漢書·郊祀志上》:“其後 黃帝 接萬靈 明庭 。 明庭 者, 甘泉 也。所謂 寒門 者, 谷口 也。” 顏師古 注引 服虔 曰:“ 黃帝 升仙之處也。”又註:“ 谷口 , 仲山 之 谷口 也……以 仲山 之北寒涼,故謂此谷為 寒門 也。”

(3).古地名。在今 陝西 淳化 西北。 秦 時於此置 雲陽縣 。《戰國策·秦策三》:“ 范雎 曰:‘大王之國,北有 甘泉 、 谷口 。’” 鮑彪 註:“在 雲陽 。” 西漢 末年,高士 鄭朴 (字 子真 )曾隱居於此。 漢 揚雄 《法言·問神》:“ 谷口 鄭子真 ,不屈其志,而耕乎巖石之下,名震於京師。” 唐 李白 《贈韋秘書子春》詩:“ 谷口 鄭子真 ,躬耕在巖石。” 王琦 注引《雍錄》:“ 谷口 在 雲陽縣 西四十里, 鄭子真 隱於此。”後借指隱者所居之處。 元 楊奐 《得邳大用書復寄》詩:“ 谷口 知何似,他年願卜隣。” 清 錢謙益 《高郵道中簡顧所建》詩:“負耒我今歸 谷口 ,驚弓君莫問壺頭。”

禮容

(1).禮制儀容。《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 為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陳書·程文季傳》:“ 文季 最有禮容,深為 高祖 所賞。”《周書·儒林傳序》:“帝於是服袞冕,乘碧輅,陳文物,備禮容,清蹕而臨太學。”《續資治通鑑·宋太宗端拱二年》:“﹝擊毬時﹞往來交錯,前後遮約,爭心競起,禮容全廢。”

(2). 漢 樂名。《漢書·禮樂志》:“ 高祖 六年,又作《昭容樂》、《禮容樂》……《禮容》者,主出《文始》、《五行舞》。”《隋書·音樂志下》:“﹝ 漢高帝 ﹞又作《昭容》、《禮容》……《禮容》生於《文始》,矯 秦 之《五行》也。”

荒外

八荒之外。指未開化的邊遠地區。《後漢書·班超傳》:“夫要功荒外,萬無一成,若兵連禍結,悔無及已。” 唐 李嶠 《安輯嶺表事平罷歸》詩:“春色遶邊陲,飛花出荒外。”《明史·范濟傳》:“將無倖功,士無夭閼,遠人自服,荒外自歸。”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四篇:“此羣書中……大抵言荒外之事則雲 東方朔 、 享憲 ,關涉 漢 事則雲 劉歆 、 班固 。”參見“ 荒服 ”。

獨孤及名句,酬皇甫侍御望天灊山見示之作名句

詩詞推薦

法駕到谷口,禮容振荒外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