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瀟湘意渺綿,三江七澤情洄沿

李白當塗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

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李白的《當塗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

全文:
峨眉花高出西極花天,羅浮花直與南溟連。
名公繹思揮彩筆,驅山走海置眼前。
滿堂空翠如可掃,赤城霞氣蒼梧煙。
洞庭瀟湘意渺綿,三江七澤情洄沿
驚濤洶湧向何處,孤舟一去迷歸年。
征帆不動亦不旋,飄如隨風落天邊。
心搖目斷興難盡,幾時可到三山巔。
西峰崢嶸噴流泉,橫石蹙水波潺湲。
東崖合沓蔽輕霧,深林雜樹空芊綿。
此中冥昧失晝夜,隱几寂聽無鳴蟬。
長松之下列羽客,對坐不語南昌仙。
南昌仙人趙夫子,妙年曆落青雲士。
訟庭無事羅眾賓,杳然如在丹青里。
五花圖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
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殺*人。

李白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洞庭

(1).廣闊的庭院。《莊子·天運》:“帝張《鹹池》之樂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間,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爾乃御文軒,臨洞庭。” 宋 蘇軾 《坤成節集英殿教坊詞·教坊致語》:“洞庭九奏,始識《鹹池》之音;靈岳三呼,共獻後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韓非子·初見秦》:“ 秦 與 荊 人戰,大破 荊 ,襲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韓愈 《岳陽樓別竇司直》詩:“ 洞庭 九州間,厥大誰與讓?”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莪州公詩》:“ 洞庭 春水添新漲,好看雙飛返故林。”參見“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別名。《文選·左思<吳都賦>》:“指 包山 而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劉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東,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謂 洞庭 。”參見“ 太湖 ”。

(4).山名。在 江蘇省 太湖 中。有東西二山,東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後與陸地相連成半島。西山即古 包山 。

瀟湘

(1).指 湘江 。因 湘江 水清深故名。《山海經·中山經》:“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於 江 淵, 澧 沅 之風,交 瀟湘 之淵。”《文選·謝朓<新亭渚別范零陵>詩》:“ 洞庭 張樂池, 瀟湘 帝子游。”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 娥皇 女英 隨 舜 不返,死於 湘水 。” 唐 李白 《遠別離》詩:“古有 皇 英 之二女,乃在 洞庭 之南, 瀟湘 之浦。” 王琦 注引《湘中記》:“ 湘川 清照五六丈,下見底石如樗蒲矣,五色鮮明。” 元 耶律楚材 《用薛正之韻》:“ 鳳池 分付夔龍去,萬頃 瀟湘 屬 湛然 。” 明 徐禎卿 《古意》詩:“帝子葬何處, 瀟湘 雲正深。”

(2). 湘江 與 瀟水 的並稱。多借指今 湖南 地區。 唐 杜甫 《去蜀》詩:“五載客 蜀 鄙,一年居 梓州 ;如何關塞阻,轉作 瀟湘 游?”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送劉恭父趨朝》詞:“歸輔五雲丹陛,回首 楚 樓千里,遺愛滿 瀟 湘 。” 明 何景明 《雁》詩:“長風度關塞,九月下 瀟 湘 。”

渺綿

亦作“ 渺綿 ”。 1.悠遠;不盡貌。 唐 李白 《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 洞庭 瀟湘 意渺緜,三江七澤情洄沿。” 唐 羅隱 《廣陵秋日酬進士臧濆見寄》詩:“驛西斜日滿窗前,獨憑秋欄思渺綿。”

(2).水流不斷貌。 宋 蘇軾 《陳州與文郎逸民飲別》詩:“春風料峭羊角轉,河水渺綿瓜蔓流。”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前集·胎息》:“養生之方,以胎息為本,此固不刊之語,更無可議。但以氣若不閉,任其出入,則渺綿滉漭,無卓然近効。”

三江七澤

泛指江河湖澤。 唐 李白 《當塗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 洞庭 瀟湘 意渺綿,三江七澤情洄沿。” 宋 陸游 《書懷絕句》:“未駕青鸞返帝鄉,三江七澤路茫茫。”

洄沿

謂逆流而上與順流而下。 南朝 宋 謝靈運 《過始寧墅》詩:“山行窮登頓,水涉盡洄沿。” 唐 韓愈 《送靈師》詩:“尋勝不憚險, 黔江 屢洄沿。” 清 龔自珍 《桐君仙人招隱歌》:“兩家息壤殊不遠, 江 東 浙 東一棹堪洄沿。”

李白名句,當塗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名句

詩詞推薦

洞庭瀟湘意渺綿,三江七澤情洄沿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