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知都用晦,隱顯兩不知

王銍必明庵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王銍的《必明庵》

全文:
佛心猶日出,何曾礙須彌。
散為普光明,合作四威儀。
萬古止此日,群目盡見之。
普現一切水,君自分澠淄。
高垂大圓鏡,君自存妍媸。
方寸無盡燈,何處存思惟。
高禪聞妙道,行作人天師。
維摩開丈室,庵成更求詩。
眾說列山嶽,我以一理推。
萬方聲一概,我初拙言詞。
至現莫如心,舉念周四維。
必明乃本明,盡掃棘與茨。
豈知都用晦,隱顯兩不知
大千在毫髮,聖言不吾欺。

王銍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用晦

(1).謂隱藏才能,不使外露。《易·明夷》:“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 王弼 註:“藏明於內,乃得明也;顯明於外,巧所辟也。”《舊唐書·盧鈞傳》:“ 河東軍 節度使 盧鈞 ,長才博達,敏識宏深。藹山河之靈,抱瑚璉之器。多能不燿,用晦而彰。” 宋 曾鞏 《王容季君墓志銘》:“學足以求其內,辭足以達其外,守之用剛,養之用晦。”

(2).指文意含蓄,耐人尋味。 唐 劉知幾 《史通·敘事》:“晦也者,省字約文,事溢於句外……夫能略小存大,舉重明輕,一言而巨細鹹該,片語而洪纖靡漏,此皆用晦之道也。” 浦起龍 通釋:“晦之雲者,意到而筆不到也。”

隱顯

(1).隱沒與顯現。《荀子·天論》:“故道無不明,外內異表,隱顯有常,民陷乃去。”《京氏易傳》卷下:“仰觀俯察在乎人,隱顯災祥在乎天。”《南史·隱逸傳上·漁父》:“落日逍遙渚際,見一輕舟陵波隱顯。”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三:“今雖未見其畫,讀諸跋,常覺依稀隱顯,都在目中。” 王西彥 《鄉下朋友》:“眺望四下碧綠的田野,彎曲如畫的溪流,屏障似的遠山和散落隱顯的村屋。”

(2).特指文義的含蓄和顯露。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徵聖》:“故知繁略殊形,隱顯異術。” 清 龔自珍 《春秋決事比自序》:“考之孤文隻義之僅存,而得之乎出沒隱顯之間。”

(3).偏指含蓄不露。 清 包世臣 《文譜》:“回互激射之法備,而後隱顯之義見矣。”

(4).默默無聞和名揚遠近。指失意和得意。《北史·儒林傳下·劉炫》:“隱顯人間,沉浮世俗。” 明 張三光 《蔣石原先生傳》:“且先生布素終身,隱顯一致,非獨令後世師吾儉也。”如:我眼見他們的升沉隱顯。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王銍名句,必明庵名句

詩詞推薦

  • 風水洞

    項安世宋代〕君言洞好定非虛,只愁詩佳洞不如。兩腳若能隨杖屐,一生何用更軒車。聽風聽水縱橫說,隨醉隨醒爛漫書。不解
    豈知都用晦,隱顯兩不知 詩詞名句
  • 西直門外

    乾隆清代〕齋居復還宮,清曉徐鳴鑾。鳳城廿里遙,田功歷歷看。一雨真稱靈,半月頓改觀。秋麥率已收,春麥穎栗攢。黍粱
  •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釋普度宋代〕露滴滴,風淒淒。黃花香滿路,何獨在樂籬。高低普應,步步相隨。
    豈知都用晦,隱顯兩不知 詩詞名句
  • 長安有狹邪行

    江源明代〕大都有捷徑,軒蓋眾若雲。佩玉搖玲瓏,羅綺相鮮新。為問過者誰,雲是諸貴人。楊李皆近臣,韓虢皆近親。金吾
  • 寄韓湘

    賈島唐代〕過嶺行多少,潮州漲滿川。花開南去後,水凍北歸前。望鷺吟登閣,聽猿淚滴船。相思堪面話,不著尺書傳。
    豈知都用晦,隱顯兩不知 詩詞名句
  • 吳黃金車

    孫元晏唐代〕分擘山河即漸開,許昌基業已傾頹。黃金車與斑斕耳,早個須知入讖來。
  • 道中讀孚若題壁有感用其韻

    劉克莊宋代〕淮雪江風裂面寒,往來萬里一征鞍。三千客謾曾彈鋏,十九人誰肯捧盤。自古英才多頓挫,只今世運尚艱難。空餘
  • 題畫梅贈黃君

    呂徽之宋代〕黃君畫梅天下奇,枝枝筆底如龍飛。乾盤屈曲蒼苔古,老樹頃刻生光輝。婆娑月下弄清影,更有幽香襲詩境。地僻
    豈知都用晦,隱顯兩不知 詩詞名句
  • 杯泉

    董嗣杲宋代〕古甃澄泓照膽清,畫龍壁上掛瓢輕。汲來不療相如渴,掬處難供太白傾。傍屋四圍埋石色,侵山一溜走溪聲。缽盂
  • 睡起

    晃沖之宋代〕素屏紋簟徹輕紗,睡起冰盤自削瓜。風筍微微開綠籜,雨槐細細落黃花。經營薄產初無意,補葺疏籬漸有涯。待得
豈知都用晦,隱顯兩不知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