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王銍的《必明庵》
全文:
佛心猶日出,何曾礙須彌。
散為普光明,合作四威儀。
萬古止此日,群目盡見之。
普現一切水,君自分澠淄。
高垂大圓鏡,君自存妍媸。
方寸無盡燈,何處存思惟。
高禪聞妙道,行作人天師。
維摩開丈室,庵成更求詩。
眾說列山嶽,我以一理推。
萬方聲一概,我初拙言詞。
至現莫如心,舉念周四維。
必明乃本明,盡掃棘與茨。
豈知都用晦,隱顯兩不知。
大千在毫髮,聖言不吾欺。
參考注釋
用晦
(1).謂隱藏才能,不使外露。《易·明夷》:“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 王弼 註:“藏明於內,乃得明也;顯明於外,巧所辟也。”《舊唐書·盧鈞傳》:“ 河東軍 節度使 盧鈞 ,長才博達,敏識宏深。藹山河之靈,抱瑚璉之器。多能不燿,用晦而彰。” 宋 曾鞏 《王容季君墓志銘》:“學足以求其內,辭足以達其外,守之用剛,養之用晦。”
(2).指文意含蓄,耐人尋味。 唐 劉知幾 《史通·敘事》:“晦也者,省字約文,事溢於句外……夫能略小存大,舉重明輕,一言而巨細鹹該,片語而洪纖靡漏,此皆用晦之道也。” 浦起龍 通釋:“晦之雲者,意到而筆不到也。”
隱顯
(1).隱沒與顯現。《荀子·天論》:“故道無不明,外內異表,隱顯有常,民陷乃去。”《京氏易傳》卷下:“仰觀俯察在乎人,隱顯災祥在乎天。”《南史·隱逸傳上·漁父》:“落日逍遙渚際,見一輕舟陵波隱顯。”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三:“今雖未見其畫,讀諸跋,常覺依稀隱顯,都在目中。” 王西彥 《鄉下朋友》:“眺望四下碧綠的田野,彎曲如畫的溪流,屏障似的遠山和散落隱顯的村屋。”
(2).特指文義的含蓄和顯露。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徵聖》:“故知繁略殊形,隱顯異術。” 清 龔自珍 《春秋決事比自序》:“考之孤文隻義之僅存,而得之乎出沒隱顯之間。”
(3).偏指含蓄不露。 清 包世臣 《文譜》:“回互激射之法備,而後隱顯之義見矣。”
(4).默默無聞和名揚遠近。指失意和得意。《北史·儒林傳下·劉炫》:“隱顯人間,沉浮世俗。” 明 張三光 《蔣石原先生傳》:“且先生布素終身,隱顯一致,非獨令後世師吾儉也。”如:我眼見他們的升沉隱顯。
不知
是指對於某種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王銍名句,必明庵名句
名句推薦
歸舟夜泊西興渡,坐看潮來又潮去
林順德《送水雲歸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