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劉辰翁的《摸魚兒(和柳山悟和尚與李同年嘉龍韻)》
全文:
漸無多、詩朋酒伴,東林復幾人許。
舊時船子西湖柳,詞與東風塵土。
重記否。
那月月下旬,且避何人疏。
當朝自負。
甚墮髻愁眉,滕韝短後,一往似傖父。
當年事,傷心說庾開府。
人生無百年慮。
虎頭燕頷人間肉,不是蜜翁翁做。
今又古。
是楚對凡亡,為是凡亡楚。
朝朝暮暮。
聽畫角樓頭,嗚咽未斷,重數五更鼓。
參考注釋
墮髻
墮馬髻的省稱。 唐 李賀 《美人梳頭歌》:“ 西施 曉夢綃帳寒,香鬟墮髻半沉檀。” 宋 張先 《菊花新》詞:“墮髻慵妝來日暮,家在畫橋堤下住。”
愁眉
發愁時皺著的眉頭
愁眉不展
短後
即短後衣。 清 錢謙益 《送丘、俞二將軍》詩:“白頭未試猿公術,短後猶堪作健兒。” 林之夏 《春晴登西園亭》詩:“短後明朝當試馬,平蕪盡處可聞鶯。”參見“ 短後衣 ”。
一往
(1).一去。亦為“死亡”的婉辭。 三國 魏 曹植 《贈白馬王彪》詩之五:“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歸。” 元 方回 《武林書事》詩之四:“公田坐謫 魏 京兆 ,一往不招江上魂。” 清 章學誠 《文史通義·文德》:“心虛難恃,氣浮易弛,主敬者,隨時檢攝於心氣之間,而謹防其一往不收之流弊也。”
(2).猶一向。 晉 曹毗 《對儒》:“是以迷粗者循一往之智,狷介者守一方之矯,豈知火林之蔚炎柯,冰津之擢陽草!”《新唐書·狄仁傑傳》:“ 山東 之人重氣,一往死不為悔。” 明 劉若愚 《酌中志·憂危竑議後記》:“﹝ 趙士楨 ﹞興味闌珊,絶無平昔造鳥銃、議車陣、議屯田一往豪氣。” 黃節 《陳先生集記》:“顧茲一往相從意,益嘆於今後死難。”
(3).一時。 宋 蘇軾 《沉香山子賦》:“幸置此於幾席,養幽芳於帨帉,無一往之發烈,有無窮之氤氳。” 清 王夫之 《薑齋詩話》卷下:“經生家析《鹿鳴》、《嘉魚》為群,《柏舟》、《小弁》為怨,小人一往之喜怒耳,何足以言詩。”
(4).一行,指奔走一次。 元 喬吉 《金錢記》第二折:“ 知章 學士,此一往何來?”
(5).一概;一律。 章炳麟 《國故論衡·文學總略》:“又學説者,非一往不可感人。”
傖父
晉 南北朝 時,南人譏北人粗鄙,蔑稱之為“傖父”。《晉書·文苑傳·左思》:“初, 陸機 入 洛 ,欲為此賦,聞 思 作之,撫掌而笑,與弟 雲 書曰:‘此間有傖父,欲作《三都賦》,須其成,當以覆酒瓮耳。’”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雅量》:“昨有一傖父來寄亭中,有尊貴客,權移之。”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九:“ 南朝 謂北人曰‘傖父’,或謂之‘虜父’。” 清 吳偉業 《送周子俶張青琱往河南學使者幕》詩之三:“二 陸 來 江 左,三 張 入 洛 中……傖父休輕笑,吳儂雅自雄。”後用以泛指粗俗、鄙賤之人,猶言村夫。 元 劉敏中 《黑漆弩·村居遣興》曲之一:“長巾闊領深村住,不識我喚作傖父。”《二刻拍案驚奇》卷一:“傖父何知風雅緣,貪看古蹟只因錢。” 清 顧炎武 《與黃太沖書》:“離羣索居,幾同傖父,年逾六十,迄無所成。”
劉辰翁名句,摸魚兒(和柳山悟和尚與李同年嘉龍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