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儲光羲的《游茅山五首》
全文:
十年別鄉縣,西雲入皇州。
此意在觀國,不言空遠遊。
九衢平若水,利往無輕舟。
北洛反初路,東江還故丘。
春山多秀木,碧澗盡清流。
不見子桑扈,當從方外求。
世業傳儒行,行成非不榮。
其如懷獨善,況以聞長生。
家近華陽洞,早年深此情。
巾車雲路入,理棹瑤溪行。
天地朝光滿,江山春色明。
王庭有軒冕,此日方知輕。
平生非作者,望古懷清芬。
心以道為際,行將時不群。
茲山在人境,靈貺久傳聞。
遠勢一峰出,近形千嶂分。
冬春有茂草,朝暮多鮮雲。
此去亦何極,但言西日曛。
昔賢居柱下,今我去人間。
良以直心曠,兼之外視閒。
垂綸非釣國,好學異希顏。
落日登高嶼,悠然望遠山。
溪流碧水去,雲帶清陰還。
想見中林士,岩扉長不關。
名岳征仙事,清都訪道書。
山門入松柏,天路涵空虛。
南極見朝采,西潭聞夜漁。
遠心尚雲宿,浪跡出林居。
為己存實際,忘形同化初。
此行良已矣,不樂復何如。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巾車
(1).以帷幕裝飾車子。因指整車出行。《孔叢子·記問》:“ 文 武 既墜,吾將焉歸……巾車命駕,將適 唐 都。”《南史·文學傳·孔廣》:“ 緒 數巾車詣之。” 清 金人瑞 《戊子春積雨如晦久不晤草座先生天甫晴便忽睹書此為樂也》詩:“城中泥雨盛冠蓋,野外日高未巾車。”
(2).指有帷幕的車子。 晉 陶潛 《歸去來辭》:“或命巾車,或棹孤舟。” 宋 蘇軾 《和寄天選長官》詩:“何時命巾車,共陟雲外嶠?” 清 趙翼 《入雲棲十餘里修篁夾路》詩:“我乘巾車行,苦障帷數幅。”
(3).古代官名。《周禮·春官·序官》:“巾車,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 鄭玄 註:“巾車,車官之長。”《周禮·春官·巾車》:“掌公車之政令,辨其用與其旗物而等敘之,以治其出入。”《左傳·哀公三年》:“校人乘馬,巾車脂轄。” 杜預 註:“巾車,掌車。”
雲路
(1).雲間,天上。 隋 江總 《游攝山棲霞寺》詩:“煙崖憇古石,雲路排征鳥。” 唐 王勃 《馴鳶賦》:“質雖滯於城闕,策已成於雲路。” 明 屠隆 《綵毫記·汾陽報恩》:“多謝神明救妾身。若非雲路金戈現,怎免 崑岡 玉石焚。” 清 譚嗣同 《述懷》詩:“瀏瀏飄天風,雲路將翔翱。”
(2).上天之路,升仙之路。 南朝 齊 謝超宗 《昭夏樂》:“神娛展,辰斾回。洞雲路,拂琁階。”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沔水上》:“ 公房 升仙之日,壻之行未還,不獲同階雲路。”《雲笈七籤》卷九九:“飄飄上雲路,黯黯入長宵。” 元 白樸 《梧桐雨》第一折:“他此夕把雲路鳳車乘,銀漢鵲橋平。”
(3).高山上的路徑。 唐 盧照鄰 《贈益府裴錄事》詩:“青山雲路深,丹壑月華臨。” 唐 儲光羲 《游茅山》詩之二:“巾車入雲路,理棹瑤溪行。” 明 黎民表 《同鄺別駕蔡山人登九成台》詩:“烽塵正屬談兵日,雲路誰為出世心。”
(4).指遙遠的路程。 南朝 陳 張正見 《從軍行》:“鴈塞秋聲遠,龍沙雲路迷。” 唐 錢起 《登復州南樓》詩:“故人云路隔,何處寄瑤華。” 元 李子中 《賞花時·怨別》套曲:“一自 陽臺 雲路杳,玉簪折難覓鸞膠。”
(5).比喻仕途,高位。《晉書·皇甫謐傳》:“子其鑒先哲之洪範,副聖朝之虛心,沖靈翼於雲路,浴天池以濯鱗。” 南朝 宋 鮑照 《侍郎滿辭閣》:“臣所居職限滿,今便收跡,金閨雲路,從茲自遠。”
理棹
亦作“ 理櫂 ”。整治船槳。謂行船,啟航。 南朝 宋 謝靈運 《初去郡》詩:“理棹遄還期,遵渚騖修坰。” 唐 司空圖 《唐宣州王公行狀》:“先是內外使臣自 江陵 理棹,則緣境數州皆弊控舟之役,公舉奏條約,給官緡,以僦水工。” 宋 陸游 《鵲橋仙》詞:“潮生理櫂,潮平繫纜,潮落浩歌歸去。” 明 袁袠 《同諸文學避暑石湖》詩之一:“理棹泛湖陰,停橈占水心。”
瑤溪
亦作“瑤谿”。 1.傳說中產玉的溪。亦用為溪的美稱。 三國 魏 阮籍 《清思賦》:“振瑤谿而鳴玉兮,播 陵陽 之斐斐。”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謝靈運<游山>》:“赤玉隱瑤溪,雲錦被沙汭。” 唐 牛鳳及 《奉和受圖溫洛應制》:“八神扶玉輦,六羽警瑤谿。” 唐 儲光羲 《游茅山》詩之二:“巾車雲路入,理棹瑤溪行。”
(2).傳說中的地名。也稱 瑤岸 、 瑤崖 。《後漢書·張衡傳》:“瞰 瑤谿 之 赤岸 兮,弔 祖江 之見劉。” 李賢 註:“ 瑤谿 , 瑤岸 也。” 漢 陳琳 《馬腦勒賦》:“託 瑤溪 之寳岸,臨 赤水 之朱陂。”參見“ 瑤岸 ”。
儲光羲名句,游茅山五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