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張可久的《【中呂】齊天樂過紅衫兒》
全文:
道情二首。
人生底事辛苦,枉被儒冠誤。
讀書,圖,駟馬高車,但沾著者也之乎。
區區,牢落江湖,奔走在仕途。
半紙虛名,十載功夫。
人傳《梁甫吟》,自獻《長門賦》,誰三顧茅廬?白鷺洲邊住,黃鶴磯頭去。
喚奚奴,鱠鱸魚,何必謀諸婦?酒葫蘆,醉模糊,也有安排我處。
浮生擾擾紅塵,名利君休問。
閒人,貧,富貴浮雲。
樂林泉遠害全身。
將軍,舉鼎拔山,只落得自刎。
學范蠡歸湖,張翰思蓴,田園富子孫。
玉帛縈方寸,爭如醉里乾坤?曾與高人論,不羨元戎印。
浣花村,掩柴門,倒大無憂悶。
共開樽,細論文,快活清閒道本。
元夜書所見。
紅妝邂逅花前,眼挫秋波轉。
相憐,天,願長夜如年,看鰲山從意兒留連。
俄延,翠袖相扶,朱簾盡卷。
妙舞清歌,嚲袖垂肩。
香塵暗綺羅,小徑閒庭院,回步金蓮。
半掩芙容面,慢拈桃花扇。
月團圓,共嬋娟,無計相留戀。
遇神仙,短因緣,回首蓬萊路遠。
湖上書所見。
春風院落窗紗,見一個堪描畫。
嬌娃,他,知是誰家?鬢雲松半嚲宮鴉。
無暇,玉骨冰肌,年紀兒二八。
六幅湘裙,半折羅襪。
閒遊楊柳邊,因倚鞦韆下,更不御鉛華。
笑指梅香罵,檀口些娘大。
可憐咱,肯承搭,羞弄香羅帕。
小桃花,鬢邊插,即世兒風流俊煞。
參考注釋
奚奴
(1).《周禮·天官·序官》“奚三百人” 漢 鄭玄 註:“古者從坐男女沒入縣官為奴,其少才知以為奚,今之侍史官婢。或曰:奚,宦女。”後因稱奴僕為“奚奴”。 唐 李商隱 《李賀小傳》:“恆從小奚奴,騎距驉,背一古破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 宋 陸游 《觀花》詩:“暮歸奚奴負錦囊,路人爭看 放翁 狂。” 郁達夫 《題寫真答荃君》詩之二:“亂世何人識典謨,遺民終老作奚奴。”
(2).指北方少數民族之為奴者。 唐 曹唐 《暮春戲贈吳端公》詩:“深院吹笙聞 漢 婢,靜街調馬任奚奴。” 明 詹同 《出獵圖》詩:“酪漿跪進瑪瑙盤,黃面奚奴眼睛緑。”
(3).用作對北方少數民族的蔑稱。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淳紹歲幣》:“ 紹興 癸丑,國信使 鄭汝諧 一詩云:‘忍恥包羞事北庭,奚奴得意管逢迎。’”
鱠鱸
即鱸膾。 宋 范仲淹 《和并州大資政鄭侍郎秋晚書事》:“ 太原 兵重壓強胡,莫對秋風憶鱠鱸。” 宋 范成大 《崇德廟》詩:“灘平放溜日千里,已夢鱠鱸如雪堆。”
何必
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諸婦
兄弟之妻的統稱。《禮記·昏義》“和於室人” 漢 鄭玄 註:“室人,謂女妐、女叔、諸婦也。” 孔穎達 疏:“諸婦,謂娣姒之屬。”《後漢書·獨行傳·繆肜》:“少孤,兄弟四人,皆同財業。及各娶妻,諸婦遂求分異,又數有鬭爭之言。”
酒葫蘆
亦作“ 酒胡蘆 ”。盛酒的葫蘆。 金 完顏璹 《漁父詞》之一:“釣得魚來臥看書,船頭穩置酒葫蘆。” 元 徐再思 《賣花聲》曲:“碧桃紅杏桃源路,緑水青山水墨圖,杖頭挑著酒胡蘆。” 元 睢景臣 《哨遍·高祖還鄉》套曲:“ 王鄉老 執定瓦臺盤, 趙忙郎 抱著酒胡蘆。”《水滸傳》第十回:“ 林沖 把槍和酒葫蘆放在紙堆上,將那條絮被放開。”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身上總是一邊戴著樂器,一邊挎著酒葫蘆。”
模糊
(1) 輪廓模糊不清
模糊人影
(2) 強調難以辨認
字跡已經模糊了
安排
事先規定的程式
張可久名句,【中呂】齊天樂過紅衫兒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