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敖陶孫的《乞炭於馮孔武再用前韻》
全文:
君不見元光河決愁從臣,天子有詔皆負薪。
當時實炭知畿畚,下與魚鱉爭生人。
孰知木黔善制水,火出木盡全其真。
一朝入火縱粉骨,曲身得暖龍蛇伸。
成虧等作萬世計,肯與胡僧推劫塵。
我欲詼諧與作傳,上繼毛穎追獲麟。
日燒崑崙十挺指,惜哉黔也非吾親。
窮朝破灶郁煙燼,青唇墨腕羞比鄰。
誰能與致送暖勢。
坐使有腳歌陽春。
將軍羔酒空作夢,十年未有今年貧。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不見
(1)
不曾相見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2)
見不著;丟失
一輛新腳踏車轉身就不見了
從臣
隨從之臣下;侍從之臣。《史記·秦始皇本紀》:“從臣思跡,本原事業,祗誦功德。” 唐 宋之問 《松山嶺應制》詩:“塵銷清蹕路,雲溼從臣衣。” 宋 楊億 《鹹平六年二月十八日扈從宸游因成紀事二十二韻》:“從臣沙苑馬,衛士羽林槍。” 明 劉基 《贈杜安道》詩:“當時從臣皆俊良,近侍共推 徐 與 杜 。” 清 沉初 《西清筆記·文獻紀》:“先是內廷三品以上皆穿紅衣,仿御前從臣之例。”
天子
古以君權為神所授,故稱帝王為天子
歸來見天子。——《樂府詩集·木蘭詩》
天子坐明堂。
負薪
(1).背負柴草。謂從事樵採之事。《禮記·曲禮下》:“問庶人之子。長曰:‘能負薪矣。’幼曰:‘未能負薪也。’” 唐 杜甫 《負薪行》:“十有八*九負薪歸,賣薪得錢應供給。”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四章:“余與 潮兒 方自後山負薪以歸。”
(2).指貧困的生活處境。 南朝 宋 鮑照 《拜侍郎上疏》:“束菜負薪,期與相畢。” 唐 李賀 《自昌谷到洛後門》詩:“為探 秦臺 意,豈命余負薪。” 王琦 匯解:“今將西適 秦 地,必將有所遇合,豈令余窮困無聊,而至於負薪自給乎?”
(3).指地位低微的人。《後漢書·班固傳上》:“採擇狂夫之言,不逆負薪之議。” 李賢 註:“負薪,賤人也。”《三國志·吳志·陸凱傳》:“ 漢 所以彊者,躬行誠信,聽諫納賢,惠及負薪。” 宋 蘇軾 《東坡志林·唐村老人言》:“負薪能談王道,正謂 允從 輩耶?”
(4).古代士自稱疾病的謙辭。《禮記·曲禮上》:“君使士射,不能,則辭以疾,言曰:‘某有負薪之憂。’”《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臣 弘 行能不足以稱,素有負薪之病,恐先狗馬填溝壑,終無以報德塞責。”
敖陶孫名句,乞炭於馮孔武再用前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