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妙倫的《偈頌八十五首》
全文:
花間蝶舞,柳上鶯啼。
瞿曇未曉,達磨猶迷。
分付叢林能事漢,臨機一一好提撕。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分付
(1).分別付與。《漢書·原涉傳》:“賓客爭問所當得, 涉 乃側席而坐,削牘為疏,具記衣被棺木,下至飯含之物,分付諸客。”《三國志·魏志·鮮卑傳》:“ 比能 眾逐彊盛,控弦十餘萬騎,每鈔略得財物,均平分付。”《敦煌變文集·漢將王陵變》:“皇帝聞奏,龍顏大悅,開庫賜彫弓兩張,寳箭兩百隻,分付與二大臣。”
(2).交給。 唐 白居易 《題文集櫃》詩:“身是 鄧伯道 ,世無 王仲宣 ;祇應分付女,留與外孫傳。”《宣和遺事》前集:“故 堯王 不將天下傳與他,卻分付與 舜王 了。”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六:“貧僧積下幾文起坐,盡數分付足下,勿以寡見阻。” 元 關漢卿 《魯齋郎》第三折:“我將家緣家計,都分付與你兩口兒,每月齋糧道服,休少了我的,我往 華山 出家去也。”
(3).付託;寄意。 宋 毛滂 《惜分飛》詞:“今夜山深處,斷魂分付潮回去。” 宋 楊恢 《祝英台近》詞:“都將千里芳心,十年幽夢,分付與一聲啼鴂。” 清 納蘭性德 《木蘭花慢·送梁汾南行》詞:“從此覊愁萬疊,夢回分付啼螿。”
(4).囑咐;命令。 唐 方乾 《尚書新創敵樓》詩之二:“直須分付丹青手,畫出旌幢遶謫仙。”《水滸傳》第四五回:“ 石秀 又分付道:‘哥哥今晚且不可胡發説話。’” 清 李漁 《慎鸞交·就縛》:“分付眾將們,從今以後,晝夜須行五百里。”《上海小刀會起義史料彙編·平粵紀聞》:“該匪遂將 嘉定 縣城閉守,分付各店開張。”
(5).指交代;講明。 元 張國賓 《合汗衫》第三折:“官人呵這言語休著你爺知……則去那娘親上分付明白。”《初刻拍案驚奇》卷一:“果然肯賣,但憑分付價錢,不敢吝惜。”
(6).表示;流露。 宋 周邦彥 《感皇恩》詞:“淺顰輕笑,未肯等閒分付。為誰心子裡,長長苦?” 宋 無名氏 《九張機》詞之二:“深心未肯輕分付,回頭一笑,花間歸去,只恐被花知。”
(7).處置;發落。 宋 石孝友 《卜運算元》詞:“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應難去也難,此際難分付。” 宋 劉克莊 《賀新郎》詞:“北望神州路,試平章、這場公事,怎生分付?”《古今小說·臨安里錢婆留髮跡》:“ 戚漢老 見了許多財物,心中歡喜,連聲應道:‘這小事,但憑大郎分付。’”
叢林
(1) 樹林
叢林戰
(2) 和尚聚居修行的處所,後泛指大寺院
魯智深回到叢林選佛場中禪床上,撲倒頭便睡。——《水滸傳》
能事
(1) 原指能做到的事,後指擅長的本事
極盡挑撥離間之能事
不至白露為霜而能事不已。——明· 李漁《閒情偶寄·種植部》
(2) 能幹
此人果真能事
臨機
謂面臨變化的機會和情勢。《三國志·魏志·賈詡傳》“ 賈詡 字 文和 ……有 良 平 之才” 裴松之 注引 晉 司馬彪 《九州春秋》:“今將軍遭難得之運,蹈易解之機,而踐運不撫,臨機不發,將何以享大名乎?” 北齊 劉晝 《新論·知人》:“若於臨機能謀而知其智,犯難涉危乃見其勇,是凡夫之識,非明哲之鑑。” 宋 陳亮 《酌古論·崔浩》:“兩軍對壘,臨機料之,曲折備之,此未足為智也。” 元 耶律楚材 《和公大禪師塔記》:“殊不知大善知識,臨機應物,一抑一揚,一奪一縱,若珠之走盤,千變萬化,詎可以一途而測邪?” 蘇曼殊 《敬告十方佛弟子啟》:“出家菩薩,臨機權化,他戒許開,獨於色*欲有禁,當為聲聞示儀范故。”
一好
謂專心其事,所好不二。《荀子·修身》:“凡治氣養心之術,莫徑由禮,莫要得師,莫神一好。” 楊倞 註:“一好,謂好善不怒惡也。” 元 李治 、 清 王念孫 均以 楊 注為非。 李 謂“一好,謂純一其好,思慮不雜。” 王 謂“一好,謂所好不二。”見《敬齋古今黈》卷五及《讀書雜誌·荀子一》。
提撕
(1).拉扯;提攜。《詩·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漢 鄭玄 箋:“我非但對面語之,親提撕其耳。”《剪燈餘話·芙蓉屏記》:“逝魄願提撕,煢嫠賴將引。” 李大釗 《時》:“冀其翻然思反,復歸於進步論者之林,與我們攜手提撕,共到進步的大路上去。”
(2).教導;提醒。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序致》:“吾今所以復為此者,非敢軌物范世也,業以整齊門內,提撕子孫。” 清 魏源 《<曾子章句>序》:“惟為己為人義利際,諄諄提撕而辟咡之,百世下如見其心焉。” 葉聖陶 《線下·校長》:“現在經先生的提撕,我們才恍然覺悟,知道這件事是不該隨意玩的。”參見“ 提耳 ”。
(3).振作。 唐 韓愈 《南內朝賀歸呈同官》詩:“所職事無多,又不自提撕。” 清 吳偉業 《途中遇雪即事言懷》詩:“昔賢長笑傲,吾道務提撕。” 楊度 《<遊學譯編>敘》:“及今日而提撕其精神,操煉其體魄,猶有可以自救者。”
釋妙倫名句,偈頌八十五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