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洪皓的《白馬渡》
全文:
國步日多事,霜露任沾衣。
留落十五年,至今方北歸。
繚繞一萬里,人物太半非。
昔時渡盟津,賓從爭扶持。
北辰渡白馬,陰噎日無輝。
一酎祈利涉,馮夷莫予違。
驚秋感葉脫,況乃思鱸肥。
父老行歡息,風雨仍霏微。
夜投胙城宿,百里即王畿。
遙望一惆悵,何當拜天威。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驚秋
(1).秋令驀地來到。 唐 韋應物 《府舍月游》詩:“橫河俱半落,泛露忽驚秋。” 唐 無名氏 《落葉賦》:“見一葉之已落,感四序之驚秋。”
(2).喻迅速凋零衰敗。 宋 蔡襄 《方山渡口占》:“江上行人空自愁,壯年雙鬢已驚秋。” 宋 蘇轍 《次韻王適送張耒赴壽安尉》:“緑鬢驚秋半欲黃,官居無處覓林塘。”
況乃
亦作“況乃”。亦作“況廼”。 1.恍若,好像。 南朝 宋 謝靈運 《游赤石進帆海》詩:“周覽倦瀛壖,況乃陵窮髮。” 唐 杜甫 《江邊星月》詩之一:“餘光隱更漏,況乃露華凝。” 唐 元稹 《和樂天秋題曲江》:“況乃江楓夕,和君《秋興》詩。”
(2).何況;況且;而且。《後漢書·王符傳》:“以罪犯人,必加誅罰,況乃犯天,得無咎乎?” 南朝 宋 謝靈運 《登臨海嶠初發彊中作與從弟惠連見羊何共和之》:“茲情已分慮,況廼協悲端。” 宋 王安石 《酬沖卿月晦夜有感》詩:“夜雲不見天,況乃星與月。”
思鱸
同“ 思鱸蒓 ”。 宋 陸游 《枕上作》詩:“采若未能浮 楚 澤,思鱸猶欲釣 吳松 。”
洪皓名句,白馬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