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王哲的《剔銀燈》
全文:
今與重添惺惺。
只是那亘初元性。
急急修持,盈盈圓滿,子細剔開周正。
通玄傳令。
煉鍛出、自然清靜。
一顆明珠堪敬。
就上揩磨精瑩。
不則本師,三真共至,更有虛空賢聖。
齊來俱慶。
這仙子、此中前定。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不則
同“ 否則 ”。1.猶言則,就。不,助詞,無義。《逸周書·祭公》:“我不則寅哉,寅哉!” 孔晁 註:“寅,敬也。不則,猶言則也。”
(2).不循法度。《漢書·賈誼傳》:“帝入太學,承師問道,退習而考於太傅,太傅罰其不則而匡其不及。” 顏師古 註:“則,法也。”
(3).不只;不止。 宋 楊萬里 《己未春日山居雜興》詩之八:“即今遍地欒枝錦,不則梢頭幾點紅。” 元 無名氏 《盆兒鬼》第一折:“他不則説出來,必然做出來。”
(4).見“ 不咱 ”。
同“ 否則 ”。《資治通鑑·後唐潞王清太元年》:“時 潞王 使者多為鄰道所執,不則依阿操兩端,惟 隴州 防禦使 相里金 傾心附之。” 胡三省 註:“不讀曰否。”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説話不迂腐,十句之中定有一二句超脫;行文不板實,一篇之內但有一二段空靈,此即可以填詞之人也。不則另尋別計,不當以有用精神,費之無益之地。”
本師
(1).猶祖師。《史記·樂毅列傳論》:“ 樂臣公 學 黃帝 、 老子 ,其本師號曰 河上丈人 ,不知其所出。 河上丈人 教 安期生 , 安期生 教 毛翕公 , 毛翕公 教 樂瑕公 , 樂瑕公 教 樂臣公 。”
(2).所從受業的老師。《後漢書·桓榮傳》:“ 世祖 從容問 湯 本師為誰, 湯 對曰:‘事 沛國 桓榮 。’” 宋 黃庭堅 《憶帝京·贈彈琵琶奴》詞:“淚粉行行,紅顏片片,指下花落狂風雨。借問本師誰,斂撥當心住。”《水滸傳》第五三回:“ 公孫勝 道:‘師父似這般的黃巾力士,有一千餘員,都是本師真人的伴當。’” 清 惲敬 《與李汀州》:“自 隋 唐 學禪者以山名、寺名稱其本師, 南北宋 道學諸儒踵行之,各舉本師所居之地為先生之稱,後漸行之於非受業者。”
(3).佛教徒對釋迦如來的尊稱,意為根本的教師。 唐 白居易 《畫西方幀記》:“我本師釋迦如來言,從是西方遇十萬億佛土,有世界號極樂。”亦為僧徒對傳戒師父的敬稱。 五代 齊己 《勉道林謙光鴻蘊二侄》詩:“舊林諸姪在,還住本師房。”《古今小說·簡帖僧巧騙皇甫妻》:“我這本師,卻是 墦臺寺 里監院。” 清 趙翼 《游高旻寺贈清涼上人》詩:“緇流三百輩,齊守本師風。”
三真
(1).三真經。 唐 陸龜蒙 《送延陵張宰》詩:“默禱三真後,高吟十字還。” 前蜀 杜光庭 《親隨司空為大王醮葛仙化詞》:“九井之光靈自顯,三真之肸蠁常存。”
(2).指 宋 朝的 富弼 、 韓琦 、 歐陽修 、 張康節 。真,謂名副其實。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一:“ 張康節 為御史中丞,論宰執不已……當時有三真之語,謂 富 韓 二公為真宰相, 歐公 為真內翰,而 康節 為真御史也。”
虛空
心中無著落
賢聖
(1).道德才智極高。《六韜·盈虛》:“君不肖則國危而民亂;君賢聖則國安而民治。” 漢 劉向 《列女傳·周室三母》:“蓋 太姜 淵智非常,雖 太王 之賢聖,亦與之謀。” 宋 洪邁 《容齋三筆·吾家四六》:“念疊矩重規,當賢聖之君七作。”
(2).道德才智極高的人。《戰國策·趙策二》:“故去就之變,知者不能一;遠近之服,賢聖不能同。” 唐 楊炯 《遂州長江縣先聖孔子廟堂碑》:“ 周京 赫赫, 成 康 之至教蔑聞; 魯國 巖巖,賢聖之餘風可墜。”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陸中丞》:“六歲受《孝經》、《論語》,以古賢聖自期。” 郁達夫 《初秋雜感》詩之二:“何必珊瑚夸鬥富,本來賢聖不言貧。”
(3).佛;菩薩。
(4).賢人酒和聖人酒的並稱。 宋 林逋 《答潘司理》詩:“岑寂園廬何所對,酒中賢聖藥君臣。”參見“ 賢人 ”。
王哲名句,剔銀燈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