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騫九霄快,驥騁天路夷

劉子翬謝方德順古風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劉子翬的《謝方德順古風》

全文:
吾聞書滄溟深,書浸灌東風維。
開風一盪潏,莽蒼天為低。
中藏百怪珍,文彩光陸離。
潛鯤盡鵬材,游魚悉龍資。
罔象溯波浮,天吳躍空飛。
蚌雖辱泥塗,猶能吐珠璣。
地靈物固然,在人必多奇。
英英方家郎,秀髮如瓊枝。
裝懷素王書,落筆幼婦詞。
我昔官壺山,邂逅初見之。
賓筵為勸駕。
一武登雲書。
鴻騫九霄快,驥騁天路夷
似聞東諸侯,辟書已交馳。
惠然訪吾廬,窈窕窮山溪。
夜燈一笑歡,愁抱忽若遺。
語妙時脫塵,飲豪屢反卮。
領新意自失,佳處昔未窺。
胡為遽改轅,歸袂風披披。
上祈養德業,下祝慎鼎幃。
敬言崇道公,久別良佇思。

劉子翬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鴻騫

鴻飛。比喻升遷騰達。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乃鴻騫舊 吳 ,作守東 楚 。”

九霄

(1).天之極高處;高空。 晉 葛洪 《抱朴子·暢玄》:“其高則冠蓋乎九霄,其曠則籠罩乎八隅。” 唐 武衡 《同幕中諸公送李侍御歸朝》詩:“ 巴 江暮雨連 三峽 , 劍 壁危樑上九霄。” 徐特立 《言立》詩:“丈夫落魄縱無聊,壯志依然抑九霄。”

(2).道家謂仙人居處。《文選·沉約<游沉道士館>詩》:“鋭意三山上,託慕九霄中。” 張銑 註:“九霄,九天仙人所居處也。” 唐 李白 《明堂賦》:“比乎 崑 山之天柱,矗九霄而垂雲。” 王琦 註:“按道書,九霄之名,謂赤霄、碧霄、青霄、絳霄、黅霄、紫霄、練霄、玄霄、縉霄也。一説以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琅霄、紫霄、火霄為九霄。” 宋 陸游 《長生觀觀月》詩:“獨倚欄桿吹玉笛,道人不怕九霄寒。”

(3).喻皇帝居處。 唐 杜甫 《臘日》詩:“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

(4).借指帝王。 唐 包佶 《奉和常閣老晚秋集賢院即事寄贈徐薛二侍郎》詩:“九霄偏眷顧,三事早提攜。” 唐 黃滔 《敷水廬校書》詩:“九霄無詔下,何事近清塵?”

天路

(1).天上的路。 漢 張衡 《西京賦》:“美往昔之 松 喬 ,要 羨門 乎天路。” 唐 陳子昂 《春日登金華觀》詩:“還逢 赤松子 ,天路坐相邀。” 清 譚嗣同 《崆峒》詩:“隔斷塵寰雲似海,劃開天路嶺為門。”

(2).指高遠的路。 南朝 宋 謝靈運 《入華子崗是麻源第三谷》詩:“險逕無測度,天路非術阡。” 唐 王維 《雙黃鵠歌送別》:“天路來兮雙黃鵠,雲上飛兮水上宿。” 清 陳恭尹 《南嶽道中從石浪庵上至高台寺》詩:“摳衣陟天路,百里上積雪。”

(3).上天的法則。猶天道。《文選·班固<幽通賦>》:“既仁得其信然兮,仰天路而同軌。” 李善 注引 劉德 曰“人道既然,仰視天道,又同法也。”

(4).指日月星辰等天體運行的規律。《宋書·律曆志中》:“是以臣前以制典餘日,推考天路,稽之前典,驗之食朔,詳而精之,更建密歷。”

(5).指京都。 前蜀 韋莊 《和陸諫議避地寄東陽進退未決見寄》:“未歸天路紫雲深,暫駐 東陽 歲月侵。” 宋 曾鞏 《故翰林侍讀學士錢公墓志銘》:“學則知經,文則能賦。矧曰方聞,揚聲天路。”

(6).喻及第、出仕等。 唐 王建 《山中寄及第故人》詩:“如何棄我去,天路忽騰驤。” 宋 曾鞏 《送關彥遠赴河北》詩:“詩作士林夸刻燭,賦成天路喜同時。” 清 方文 《容城答鄭魯若兼寄沉眉生》詩之二:“顧盼二三子,比翼翔天路。”

劉子翬名句,謝方德順古風名句

詩詞推薦

鴻騫九霄快,驥騁天路夷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