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崔國輔的《奉和聖制上巳祓禊應制》
全文:
元巳秦中節,吾君灞上游。
鳴鑾通禁苑,別館繞芳洲。
鵷鷺千官列,魚龍百戲浮。
桃花春欲盡,穀雨夜來收。
慶向堯樽祝,歡從楚棹謳。
逸詩何足對,窅作掩東周。
參考注釋
元巳
即上巳。陰曆三月上旬的巳日。舊俗於此日臨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自 三國 魏 以後,把這個節日固定為三月三日。 漢 張衡 《南都賦》:“暮春之禊,元巳之辰,方軌齊軫,祓於陽瀕。”自 三國 魏 以後,把這個節日固定為三月三日。《文選·沉約<三月三日率爾成篇>詩》:“麗日屬元巳,年芳具在斯。” 張銑 註:“元巳,上巳也。”
中節
(1).謂守節秉義,中正不變。《易·蹇》:“《象》曰:大蹇,朋來,以中節也。” 孔穎達 疏:“得位居中,不易其節,故致朋來,故云以中節也。”
(2).中期。《漢書·晁錯傳》:“ 秦 始亂之時,吏之所先侵者,貧人賤民也;至其中節,所侵者富人吏家也;及其末塗,所侵者宗室大臣也。”
(3).中等的節操。《孔子家語·辯政》:“ 孔子 曰:‘父事三人可以教孝矣,兄事五人可以教悌矣,友事十一人可以舉善矣:中節也,中人附矣,猶未足也。’” 唐 李華 《三賢論》:“ 蕭 ( 蕭穎士 )若百鍊之鋼,不可屈折,當廢興去就之際,一死一生之間,而後見其大節;視聽過速,欲人人如我,志與時多背,常見詬於人,取其中節之舉,足可以為人師矣。”
(4).指中氣和節氣。《晉書·律曆志下》:“自此以降,暨於 秦 漢 ,乃復以孟冬為歲首,閏為後九月,九節乖錯,時月紕繆。”
(5).專指四時仲月的中氣,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資治通鑑·齊武帝永明十年》:“ 魏 舊制,四時祭廟皆用中節,丙子,詔始用孟月,擇日而祭。” 胡三省 註:“自 漢 以來,宗廟歲五祀,四孟及臘是也。 魏 初用中節,夷禮也。”
(1).合乎禮義法度。《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後漢書·虞延傳》:“﹝ 富宗 ﹞性奢靡,車服器物,多不中節。” 明 黃綰 《明道篇》卷一:“行之於身,無不中節,謂之道。”
(2).合乎節奏。《淮南子·說林訓》:“使但吹竽使工厭竅,雖中節而不可聽。”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中:“虎子盤旋宛轉,無不中節。”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晚霞》:“ 端 作前舞,喜怒隨腔,俯仰中節。”
上游
(1) 河流靠近發源地的一段
黃河上游
(2) 比喻先進的地位
力爭上遊
(3) 上級
只恐上游知道
崔國輔名句,奉和聖制上巳祓禊應制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