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程公許的《送李微之以史學召》
全文:
鴻蜚冥冥天宇空,誰訟矯修門羾。
承平在昔朝多賢,猶念丘園天爵共。
泰山豹林來復去,河南白雲堅不動。
斯文程伊嗣興起,露門日日峨冠誦。
雖然去就跡參差,高風等是光吾宋。
秀岩素心非少室,萬卷本期供世用。
當家幸有二仲緊,不妨老了琴三弄。
紛披竹素勤日課,蕭索松風酣午夢。
有來虞旌賁空谷,例與蜀珍人包貢。
中興鉅典未殺青,千古傳疑須折衷。
文孫嗣服渴延佇,太史泚筆待錯綜。
奸諛已死不難誅,古今一轍猶聚訟。
緇衣信能心愛士,白駒誰復語含高。
丈夫出處亦何常,毫芒難博丘山重。
勿學退之憂史禍,勿似子長夸雍從。
孤騫終不哧腐鼠,覽輝未易來翔鳳。
平生我亦煎百憂,四月長江還追送。
丁寧寄語季成甫,東華冠蓋真一共。
時撐小舫漾湖光,莫遣紅塵撲飛鞚。
扶持姱節早歸來,世故紛紛付時棟。
'
參考注釋
文孫
指 周文王 之孫。《書·立政》:“繼自今 文 子 文 孫。” 孔 傳:“ 文 子 文 孫, 文王 之子孫。”後泛用為對他人之孫的美稱。 清 潘祖蔭 《<炳燭編>序》:“賴有文孫間關危難,保此遺書。” 清 趙翼 《題肅本淳化帖》詩:“文孫雅意惠來學,妙選賓友相切磋。”
嗣服
(1).謂繼承先人的事業。《詩·大雅·下武》:“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鄭玄 箋:“服,事也。明哉, 武王 之嗣行祖考之事,謂伐 紂 定天下。” 南朝 宋 王韶之 《相國掾府君歌》:“顯允皇祖,昭是嗣服。” 宋 秦觀 《代賀興龍節表》:“昭哉嗣服,纘六聖之洪休。”
(2).指繼承帝位。《舊唐書·德宗紀上》:“朕嗣服丕構,君臨萬邦。” 宋 岳珂 《桯史·嘉禾篇》:“ 欽皇 嗣服,會時相主其人,贈以太保。”《清史稿·刑法志一》:“ 清太祖 嗣服之初,始定國政,禁悖亂,戢盜賊,法制以立。”
延佇
亦作“ 延竚 ”。1.久立;久留。《楚辭·離騷》:“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王逸 註:“延,長也;佇,立貌。”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磵石摧絶無與歸,石逕荒涼徒延佇。” 清 曹寅 《書院述事三十韻》:“我懷寄淵澹,庭戶久延佇。”
(2).引頸企立。形容盼望之切。 晉 陶潛 《停雲》詩:“良朋悠邈,搔首延佇。”《魏書·宗欽傳》:“承足下高問,延佇之勞,為日久矣。”《舊五代史·梁書·太祖紀五》:“眷言方岳,下及山林,豈無英奇,副我延佇。” 宋 葉適 《邵子文墓志銘》:“所至皆解榻延佇傾待之。” 清 吳偉業 《題河渚圖送胡彥遠南歸》詩:“想見君山中,相思日延竚。”
(3).指歸隱。 南朝 宋 沉約 《赤松澗》詩:“願受金液方,片言生羽翼……何時當來還,延佇青巖側。” 清 俞正燮 《黟縣山水記》:“﹝ 大周山 ﹞石壁幽峭,芳叢蘭坂,香潔靜明,延佇者忘疲矣。” 鄭澤 《雜詩五首答鈍庵》:“結廬金花巔,幽室聊延佇。”
(4).徘徊觀望,猶豫不決。 唐 孟郊 《宿空侄院寄澹公》詩:“明日策杖歸,去住兩延佇。”
(5).停留;逗留。 宋 朱松 《答林康民見和梅花》詩:“班荊勸客小延佇,酌酒賦詩相料理。” 明 無名氏 《畫眉序·西湖》套曲:“更無妨待月,片時延竚。” 李廣田 《冬景》:“他稍稍延佇了一會,聽到大門裡腳步聲趕來才拔步跑開。”
(6).拖延。 宋 葉適 《奉議郎鄭公墓志銘》:“ 洙 也不肖,不足以得,懷疑重請,延佇於今二十六年矣。”
太史
(1) 官名。三代為史官與歷官之宅,朝廷大臣。後職位漸低,秦稱太史令,漢屬太常,掌天文曆法。魏晉以後太史僅掌管推算曆法。至明清兩朝,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負責,又稱翰林為太史
(2) 指司馬遷所著的《史記》
參之太史。——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泚筆
以筆蘸墨。《新唐書·岑文本傳》:“或策令叢遽,敕吏六七人泚筆待,分口占授,成無遺意。” 清 王晫 《今世說·企羨》:“且讀且嘆,遂泚筆為序。” 郁達夫 《志亡兒耀春之殤》詩之一:“虛堂月落星繁夜,泚筆為文記 耀春 。”
錯綜
(1) 縱橫交叉
錯綜複雜
(2) 交錯配合;綜合
錯綜群言
程公許名句,送李微之以史學召名句
名句推薦
僧因煎新茗,林間拾墜松
周日明《題淨明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