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楊時的《嚴陵釣台》
全文:
漢綱久陵遲,國柄授權室。
中興得英主,威明戒前失。
三公經邦手,吏事困精覈。
功臣欲圖全,猶不任以職。
矧茲故人分,義等天倫戚。
卓哉子陵心,秉哲固前識。
投身豢名爵,豈得枉尋尺。
萬鍾雖雲富,樊雉非予匹。
石瀨清且泚,蒼崖聳而直。
投竿事幽尋,釣水鮮可食。
羊裘御冬溫,袞繡未雲益。
三旌屠羊肆,義在不吾易。
用舍各有趣,高風亘今昔。
參考注釋
三公
(1).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 周 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經邦,燮理陰陽。”一說以司馬、司徒、司空為三公。見《漢書·百官公卿表序》。
(2).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 西漢 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馬)、御史大夫(大司空)為三公, 東漢 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見《通典·職官一》。
(3).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 唐 宋 沿 東漢 之制,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但已非實職。
(4).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 明 清 沿 周 制,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惟只用作大臣的最高榮銜。見《明史·職官志一》、《清史稿·職官志一》。
(5).星名。《史記·天官書》:“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旁三星三公,或曰子屬。” 張守節 正義:“三公三星在北斗杓東,又三公三星在北斗魁西,並為太尉、司徒、司空之象。主變出陰陽,主佐機務。”《晉書·天文志上》:“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調七政,和陰陽之官也。”
吏事
(1).政事,官務。《南齊書·倖臣傳·劉系宗》:“ 係宗 久在朝省,閒於職事。 明帝 曰:‘學士不堪治國,唯大讀書耳。一 劉係宗 足持如此輩五百人。’其重吏事如此。”《新唐書·封倫傳》:“ 虞世基 得幸 煬帝 ,然不悉吏事,處可失宜。” 清 姚鼐 《中憲大夫雲南臨安府知府王君墓志銘》:“君厭吏事,遂不復就官。”
(2).指刑獄之事。《史記·韓信盧綰列傳》:“ 高祖 為布衣時,有吏事辟匿, 盧綰 常隨出入上下。”
精覈
1.精細孝核。《後漢書·順帝紀》:“其簡序先後,精覈高下,歲月之次,文武之宜,務存厥衷。”《新唐書·張九齡傳》:“今若刺史縣令精覈其人,則管內歲當選者,使考才行。” 宋 蘇軾 《轉對條上三事狀》:“今後進士諸科御試過落之法,及特奏名出官格式,務在精覈。”
2.精闢翔實。 南朝 梁 蕭統 《答湘東王求文集及詩苑英華書》:“其書已傳,雖未為精覈,亦粗足諷覽。” 明 胡應麟 《詩藪·遺逸下》:“﹝ 王劭 ﹞在著作二十年,採摘經史謬誤,為讀書記三十卷,世推精覈雲。” 清 王夫之 《薑齋詩話》卷二:“《考工記》乃制度式樣冊子,上令士大夫習之,勾考工程,而下可令工匠解了;故刪去文詞,務求精覈。”
3.猶深通。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文學》:“ 殷仲堪 精覈玄論,人謂莫不研究。” 宋 龔鼎臣 《東原錄》:“ 齊 人 王達靈 者,高士也,精覈九經,該博諸子,肥遯邁俗,目無全人。”
楊時名句,嚴陵釣台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