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周必大的《楊昌英示性說次韻為謝》
全文:
聖學榛蕪欠掃際,誠齋刻意紹淵輿。
羊岐自昔迷多徑,雞甕從今識廣居。
西洛窮源談近似,南宗投隙說真如。
早知大道容方軌,何用危塗轉棧車。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窮源
(1).河流的發源處。 唐 薛能 《黃河》詩:“人間無 博望 ,誰復到窮源?”
(2).窮盡水流的源頭。 宋 梅堯臣 《入澤王河口》詩:“遠水路已別,古汊未窮源。”
(3).亦作“ 窮原 ”。探尋事物的本原。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二:“讀 橫渠 詩,最愛其一篇云:‘學《易》窮源未到時,便將虛寂眇心思。’” 清 魏源 《籌鹺篇》:“夫推其本以齊其末,君子窮原之學也。” 孫中山 《民族主義》第五講:“像這樣宗族中窮源極流的舊習慣,在 中國 有幾千年,牢不可破。”
近似
相像而不相同
彼此近似的兩個人
南宗
我國佛教禪宗、道教、山水畫均有南宗、北宗之分。詳“ 南北宗 ”。
投隙
乘隙;伺機。《列子·說符》:“投隙抵時,應事無方,屬乎智。” 宋 陸游 《雀啄粟》詩:“乘時投隙自謂才,苟得未必為汝福。” 明 何景明 《敵中篇》:“然卒為所圖焉者,彼有以揣摩投隙,而此有以中之也。”《續資治通鑑·宋寧宗真定七年》:“如 耶律德光 之不能即安中土,則姦雄必將投隙而取之。”
真如
佛教語。梵文Tathatā或Bhūtatathatā的意譯。謂永恆存在的實體、實性,亦即宇宙萬有的本體。與實相、法界等同義。 南朝 梁 蕭統 《謝敕賚制旨大集經講疏啟》:“同真如而無盡,與日月而俱懸。”《成唯識論》卷九:“真謂真實,顯非虛妄;如謂如常,表無變易。謂此真實,於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 明 屠隆 《曇花記·西遊淨土》:“霞幢被,寶座趺,靈光隨處現真如。”《紅樓夢》第八七回:“屏息垂簾,跏趺坐下,斷除妄想,趨向真如。” 范文瀾 《唐代佛數·佛教各派》:“事物生滅變化,都不離真如。故真如即萬法(事物),萬法即真如。真如與萬法,無礙融通。”
周必大名句,楊昌英示性說次韻為謝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