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劉克莊的《雜興》
全文:
昔事先皇帝,弱羽參高翰。
對揚乏鯁論,狂疏犯龍顏。
台簡凜霜凝,聖度如天寬。
赦於碓磨中,驅之原隰間。
乘傳者四人,記憶獨賜環。
重來寖通顯,三黜因封還。
歲晚復見收,奏技列從官。
所忠來諭旨,聞卿十年閒。
所著凡幾書,頗欲見一斑。
臣既美芹獻,上亦停箸觀。
曾未逾信宿,王言冠篇端。
孔筆褒貶嚴,舜歌賡載難。
華顛際休明,幻軀迫尫殘。
倦直承明廬,求出函谷關。
彩纈藉金罍,玉柄綴寶紈。
上有二十字,妙畫翔龍鸞。
及帝將遺弓,許臣遂掛冠。
古人報一飯,飈馭無路攀。
送不涉胥濤,葬不殉橋山。
長吟黃鳥詩,血淚空汍瀾。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對揚
亦作“ 對敭 ”。 1.古代常語,屢見於金文。凡臣受君賜時多用之,兼有答謝、頌揚之意。《書·說命下》:“敢對揚天子之休命。” 孔 傳:“對,答也。答受美命而稱揚之。”《詩·大雅·江漢》:“ 虎 拜稽首,對揚王休,作 召公 考,天子萬壽。” 朱熹 集傳:“言 穆公 既受賜,遂答稱天子之美命,作 康公 之廟器,而勒策王命之辭以考其成,且祝天子以萬壽也。”
(2).轉為偏義,謂答謝,報答。 漢 蔡邕 《司空文烈侯楊公碑》:“虔恭夙夜,不敢荒寧,用對揚天子丕顯休命。”《舊唐書·忠義傳上·王義方》:“不能盡忠竭節,對敭王休,策蹇勱駑,祇奉皇眷。”
(3). 唐 宋 以來為官吏除授後謝恩的一種儀式。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中:“吏部流內銓,每除官,皆雲權判。正衙謝,復正謝前殿,引選人謝辭。繇 唐 以來,謂之對揚。”
(4).猶比美。 南朝 梁 鍾嶸 《詩品》卷中:“﹝ 魏文帝 ﹞所計百許篇,率皆鄙質如偶語。惟‘西北有高樓’十餘首,殊美贍可玩,始見其工矣。不然,何以銓衡群彥,對揚厥弟者耶?”
(5).面君奏對。《魏書·儒林傳序》:“州舉茂異,郡貢孝廉,對揚王庭,每年逾眾。” 唐 杜甫 《贈李十八秘書別三十韻》:“對敭撫士卒,乾沒費倉儲。” 仇兆鰲 注引 朱鶴齡 曰:“其奏對君前,當以師老財匱為言。”《資治通鑑·陳宣帝太建八年》:“平生言論,無所不道,今者對揚,何得乃爾反覆?” 胡三省 註:“對揚,本於 傅説 、 召虎 。對,答也;揚,稱也。後人遂以面對敷奏為對揚。”
(6).答問。《<孝經>序》 邢昺 疏引 劉炫 《述義》:“ 炫 謂 孔子 自作《孝經》……假 曾子 之言,以為對揚之體,非 曾子 實有問也。”
鯁論
(1).剛直的言論。《宋史·范純仁傳》:“庶幾鯁論嘉謀,日聞忠告。”
(2).剛直地發表言論。 宋 沉作喆 《寓簡》卷九:“予觀 顏平原 書,凜凜正色,如在廊廟直言鯁論,天威不能屈。” 金 王若虛 《臣事實辨下》:“公( 陸宣公 )處昏邪臣間,直言鯁論,未嘗有所屈。”
狂疏
亦作“ 狂疎 ”。放蕩不檢;狂放不羈。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二:“監察御史 李嵩 、 李全交 ,殿中 王旭 ,京師號為‘三豹’……皆狠戾不軌,鴆毒無儀。體性狂疎,精神慘刻。” 唐 柳宗元 《寄許京兆孟容書》:“凡事壅隔,很忤貴近,狂疎繆戾,蹈不測之辜。”《舊唐書·韓愈傳》:“ 愈 終太狂疏,且可量移一郡。” 宋 陸游 《別曾學士》詩:“公不謂狂疏,屈體與周旋。”
龍顏
(1).謂眉骨圓起。《史記·高祖本紀》:“ 高祖 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須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晉 潘岳 《西征賦》:“造長山而慷慨,偉龍顏之英主。”後因用以指帝王的容貌。《南史·褚彥回傳》:“陛下不得言臣不早識龍顏。” 唐 黃滔 《喜侯舍人蜀中新命》詩之一:“五色綵毫裁鳳詔,九重天子豁龍顏。” 魯迅 《熱風·智識即罪惡》:“他只穿一件極儉樸的愛國布的龍袍,但那龍顏卻比活的時候胖得多了。”
(2).借指帝王。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夫未遇 伯樂 ,則千載無一驥;時值龍顏,則當年控三傑。” 南朝 梁 沉約 《郊居賦》:“值龍顏之鬱起,乃憑風而矯翼。” 明 王寵 《送餞太常元抑祠祭顯陵》詩:“龍顏授玉冊,殿上親祗領。” 端木蕻良 《渾河的急流》:“龍顏一聽大怒,因此就降旨滅他九族。”
(3).謂魚頭如龍。
劉克莊名句,雜興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