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楊億的《次韻和李寺丞見寄之什》
全文:
雲章承詔祝高穹,夜聰空歌宿絳宮。
正怯龜腸終日內,忽膞雁信五城中。
八珍伊鼎鹽梅味,九夏堯廚萐莆風。
苦恨齋居方慎獨,朵頤大嚼與誰同。
參考注釋
八珍
(1).古代八種烹飪法。《周禮·天官·膳夫》:“珍用八物。” 鄭玄 註:“珍,謂淳熬、淳母、炮豚、炮牂、擣珍、漬、熬、肝膋也。” 宋 呂希哲 《侍講日記》:“八珍者,淳熬也,淳母也,炮也,擣珍也,漬也,熬也,糝也,肝膋也。先儒不數糝而分炮豚羊為二,皆非也。”後以指八種珍貴食品。 明 陶宗儀 《輟耕錄·續演雅發揮》:“所謂八珍,則醍醐、麆沆、野駝蹄、鹿唇、駝乳糜、天鵝炙、紫玉漿、玄玉漿也。”俗以龍肝、鳳髓、豹胎、鯉尾、鴞炙、猩唇、熊掌、酥酪蟬為八珍。 明 陶宗儀 《輟耕錄·續演雅發揮》:“所謂八珍,則醍醐、麆沆、野駝蹄、鹿唇、駝乳糜、天鵝炙、紫玉漿、玄玉漿也。”俗以龍肝、鳳髓、豹胎、鯉尾、鴞炙、猩唇、熊掌、酥酪蟬為八珍。
(2).泛指珍饈美味。《三國志·魏志·衛覬傳》:“飲食之餚,必有八珍之味。” 唐 杜甫 《麗人行》:“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 宋 陸游 《東堂睡起》詩:“若論胸中淡無事,八珍何得望藜羹。”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五章:“是故甲願八珍而乙不得藜藿焉。”
九夏
(1).古樂名。《周禮·春官·鍾師》:“鍾師掌金奏。凡樂事以鐘鼓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納夏》、《章夏》、《齊夏》、《族夏》、《裓夏》、《驁夏》。” 鄭玄 註:“九夏皆詩篇名,頌之族類也。此歌之大者,載在樂章,樂崩亦從而亡。” 清 夏炘 《學禮管釋·釋九夏樂章》:“九夏皆門庭之樂也。《周禮·大司樂》:‘王出入則令奏《王夏》;屍出入則令奏《肆夏》;牲出入則令奏《昭夏》。’出入,謂出門入門也。”《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六·唐祀九宮貴神樂章》:“金奏九夏,圭陳八薌。”
(2).夏季,夏天。 晉 陶潛 《榮木》詩序:“日月推遷,已復九夏。” 唐 太宗 《賦得夏首啟節》:“北闕三春晚,南榮九夏初。” 清 李漁 《閒情偶寄·頤養·行樂》:“九夏則神耗氣索,力難支體。”
(3).九州華夏。 蔡東藩 許廑父 《民國通俗演義》第六回:“前因民軍起事,各省回響,九夏沸騰。”
萐莆
亦作“ 萐脯 ”。亦作“ 萐甫 ”。古代傳侻中一種表示吉祥的神異的草。《春秋潛潭巴》:“君臣和得,道葉度中,則萐脯生於庖廚。” 漢 班固 《白*虎通·封禪》:“孝道至則萐莆生庖廚。萐莆者,樹名也。其葉大於門扇,不搖自扇,於飲食清涼助供養也。”《宋書·符瑞志下》:“萐甫,一名倚扇,狀如蓬,大枝葉小,根根如絲,轉而成風,殺蠅。 堯 時生於廚。” 唐 劉禹錫 《唐故衡州刺史呂君集紀》:“靈芝、萐莆,與百果齊坼。”
楊億名句,次韻和李寺丞見寄之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