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鄧深的《臘月立春》
全文:
柳條弄色舞輕風,不與尋常歲暮同。
寒氣望塵先斂退,陽和和軔已交通。
菜絲盤玉還充席,幡字花房正代功。
首迓東皇須痛飲,可能無句著新工。
參考注釋
寒氣
(1) 低溫狀況;寒性
寒氣太重
(2) 寒冷的氣;冷的氣流
寒氣透心涼
望塵
(1).看見飛揚的塵土。亦喻捕風捉影或觀察到細小的徵候。《後漢書·度尚傳》:“ 磐 埋骨牢檻,終不虛出,望塵受枉。” 晉 葛洪 《抱朴子·疾謬》:“是以高世之士,望塵而旋跡;輕薄之徒,響赴而影集。”
(2).猶言望塵而拜。 唐 王昌齡 《長歌行》:“望塵非吾事,入賦且遲留。” 李雲逸 註:“望塵,謂趨附權貴,候望其車馬之塵。” 宋 邵伯溫 《聞見前錄》卷十四:“ 宣仁 怒曰:‘ 韓某 先朝老臣,汝安得當望塵之禮。’太妃泣謝。”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續黃粱》:“因而公卿將士,盡奔走於門下,估計夤緣,儼如負販,仰息望塵,不可算數。”
(3).猶言望塵追跡。 宋 葉適 《<覆瓿集>序》:“蓋神馬汗血,尾鬣不掉而行流無疆,累名駿數百,豈得望塵焉!”
(4).猶言望塵莫及。《人民文學》1977年第7期:“導師創業垂千古,儕輩跟隨愧望塵。”
陽和
(1).春天的暖氣。《史記·秦始皇本紀》:“維二十九年,時在中春,陽和方起。” 宋 李昴英 《瑞鶴仙》詞:“想陽和早遍南州,暖得柳嬌桃冶。” 明 劉基 《梅花》詩之三:“不是孤芳貞不撓,陽和爭得上枯枝。”
(2).借指春天。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雖陽和布氣,鷹化為鳩,至於識者,猶憎其眼。”《舊唐書·于志寧傳》:“今時屬陽和,萬物生育,而特行刑罰,此謂傷春。” 元 薩都剌 《雪中妃子》詩:“疑是陽和三月暮,楊花飛處牡丹開。”
(3).溫暖;和暖。 唐 陳子昂 《諫刑書》:“獄吏急法,則慘而陰雨;陛下赦罪,則舒而陽和。” 郁達夫 《春風沉醉的晚上》三:“如今到了陽和的春日曬著的這日中,我還不能自覺,依舊穿了這件夜遊的敝袍,在大街上闊步。”
(4).喻指和悅的臉色。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孫文定公》:“公內峻外和,相對者如登 泰 華 ,坐春風,非不陽和熙熙,貯在顏間,而業已置人於青雲上。”
(5).陽氣。 晉 葛洪 《抱朴子·至理》:“接煞氣則彫瘁於凝霜,值陽和則鬱藹而條秀。” 唐 方乾 《除夜》詩:“煦育誠非遠,陽和又欲昇。” 清 姚瑩 《噶瑪蘭台異記》:“澤源與山脈僨興,陰晦與陽和交戰,二氣相薄,梗塞乍通。”
(6).祥和的氣氛。 唐 李白 《古風》之十四:“陽和變殺氣,發卒騷中土。” 唐 楊巨源 《上裴中丞》詩:“政引風霜成物色,語回天地到陽和。” 清 曹寅 《暢春苑張燈賜宴歸舍》詩:“光浮太乙照千門,徧召陽和布密恩。”
(7).借指佳音。 明 孫柚 《琴心記·廷尉伸冤》:“ 長卿 本意九死為期,不意陽和忽布,且喜又復官爵,還令 文園 。”
交通
(1) 往來通達
阡陌交通。——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
葉葉相交通。——《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 交往
旁推交通。——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3) 勾結
鄧深名句,臘月立春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