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王奕的《和元遺山三首》
全文:
聖人與天游,擇地豈必巧。
袤延十里林,老翠鎮盤繞。
斧斤不可尋,兵劫不能燎。
翁仲儼冠帶,麟虎峙強矯。
書生拜風木,起立九腸攪。
築室今不多,馳蹕古應少。
春秋泉壤幽,日月天地曉,洙橋一線流,滲注入萬沼。
入陵見金碗,公相計不早。
父乾兮母坤,白骨無壽夭。
銜冤絕歸鶴,誰復訢華表。
九原信可作,兩觀事未了。
參考注釋
春秋
(1) 一年,四季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詩·魯頌·閟宮》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
(2) 年齡
(3) 我國古代名,指公元前770—前476年中國各諸侯國爭霸的時代
(4) 史書名。儒家經典之一,相傳孔子根據魯國的編年史修訂而成
本之《春秋》以求其斷。——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泉壤
猶泉下,地下。指墓穴。 晉 潘岳 《寡婦賦》:“上瞻兮遺象,下臨兮泉壤。”《晉書·孫綽傳》:“雖沒泉壤,屍且不朽。” 明 王玉峰 《焚香記·往任》:“忽然暈倒在地,險些一命歸泉壤。” 葉聖陶 《窮愁》:“幸爾非弱者,猶能以小販自存。非然者,以余老病頽區,當早委泉壤矣。”
日月
(1) 生計;生活
舒心的日月
(2) 太陽和月亮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清· 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比喻人們活動的範圍
(3)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人也。
一線
見“ 一線 ”。
亦作“ 一綫 ”。1.一根線,亦形容細長如線。 唐 杜甫 《至日遣興》詩之一:“何人錯憶窮愁日,愁日愁隨一線長。” 宋 蘇軾 《司馬溫公神道碑》:“稽天之潦,不能終朝,而一線之溜可以潦石者,一與不一故也。” 元 薩都剌 《鸚鵡曲》:“覺來粉汗濕香臉,一線新紅枕痕淺。” 明 唐寅 《曉起圖》詩:“曉鴉無數盤旋處,緑樹枝頭一線紅。” 毛澤*東 《菩薩蠻·黃鶴樓》詞:“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
(2).比喻相承或相關事物之間的脈絡。《東周列國志》第六一回:“ 尹公佗 學射於 庾公差 , 公差 又學射於 公孫丁 ,三人是一線傳授。”《續資治通鑑·宋理宗紹定四年》:“毋竝進君子小人以為色荒,毋兼容邪説正論以為皇極,以培養國家一線之脈,以救生民一旦之命。” 清 宋潛虛 《徐節婦傳》:“彼公侯將相跨州連郡,曾未有一如 徐 氏婦者,抱三尺之孤,挽一線之緒,而使之復興,豈不悲哉!” 梁啓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三章第四節:“其學界為螺線形,雖千變萬化,殆皆一線所引也。”
(3).形容極其細微。 金 元好問 《自題寫真》詩:“東塗西抹竊時名,一線微官悞半生。” 清 曹寅 《重題晚研跋後兼傷懷南洲》詩之三:“酒邊花外打乖人,劫後剛回一線春。” 梁啓超 《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四章第三節:“若是乎兩 漢 之以著述鳴者,惟 江都 龍門 二子,獨有心得,為學界放一線光明而已。” 艾蕪 《人生哲學的一課》:“這是一線生機,我記好街名廠名就去了。”
(4).第一線。指作戰的最前線,亦指從事實際工作的基層。
注入
(1) 泵入、灌入或流入
油注入發動機
注入大谷中。——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2) 以氣息傳送
向運動注入新的生命
(3) 使產生對某物的印象或得到逐漸灌輸
親職教育可給子女注入基本道德觀念
王奕名句,和元遺山三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