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艾性夫的《題艾溪》
全文:
睦城西下柳陰陰,以艾名溪古到今。
鼻祖桑弧蓬矢地,耳孫喬木故家心。
應無別姓爭墩住,曾有高人對客吟。
欲向原頭拜宗老,西風落日暮雲深。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鼻祖
始祖,比喻創始人
有周氏之 蟬嫣兮,或鼻祖於 汾隅。——《漢書·揚雄傳》
桑弧蓬矢
古時男子出生,以桑木作弓,蓬草為矢,射天地四方,象徵男兒應有志於四方。後用作勉勵人應有大志之辭。《禮記·內則》:“國君世子生,告於君,接以大牢,宰掌具,三日,卜士負之,吉者宿齊,朝服寢門外,詩負之,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 鄭玄 註:“桑弧蓬矢本大古也,天地四方男子所有事也。” 唐 李白 《上安州裴刺史書》:“士生則桑弧蓬矢,射乎四方。” 明 沉鯨 《雙珠記·轅門遇友》:“ 王先生 差矣!豈不知男子生,桑弧蓬矢,以射天地四方,何乃為此區區兒女之態。” 清 龔自珍 《與吳虹生書》之二:“男子初生,以桑弧蓬矢,射天地四方,何必一生侷促軟紅塵土中,以為得計乎?”
耳孫
《漢書·惠帝紀》:“上造以上及內外公孫耳孫有罪當刑及當為城旦舂者,皆耐為鬼薪白粲。” 顏師古 注引 應劭 曰:“耳孫者,玄孫之子也。言去其曾高益遠,但耳聞之也。”又引 李斐 曰:“耳孫,曾孫也。”又引 晉灼 曰:“耳孫,玄孫之曾孫也。” 顏師古 註:“耳孫,諸説不同。據《平紀》及《諸侯王表》,説 梁孝王 玄孫之耳孫。耳音仍……據《爾雅》:‘曾孫之子為玄孫,玄孫之子為來孫,來孫之子為昆孫,昆孫之子為仍孫。’從己而數,是為八葉,則與 晉 説相同。仍、耳聲相近,蓋一號也。”按,《類篇·耳部》:“昆孫之子為耳孫。”後多以“耳孫”泛指遠代子孫。 金 段成己 《題梁氏靜樂堂》詩:“ 叔敬 有耳孫,犖犖與時異。” 明 唐寅 《世壽堂》詩:“鷄窠小兒是鼻祖,鳩枝老子為耳孫。” 清 沉濤 《交翠軒筆記》卷四:“ 林霽山 《孤山》詩:‘耳孫今白髮,酹酒滿寒蕪。’” 章炳麟 《秦政記》:“ 明 制貴其宗室孽子,諸王雖不與政柄,而公卿為伏謁;耳孫疏屬,皆氣稟於縣官。”
喬木
高大的樹木
並汾喬木。——宋· 沈括《夢溪筆談》
廢池喬木。——宋· 姜夔《揚州慢》詞
故家
(1).世家大族;世代仕宦之家。《孟子·公孫丑上》:“ 紂 之去 武丁 ,未久也。其故家遺俗,流風善政,猶有存者。” 焦循 正義:“故家,勛舊世家。” 宋 葉適 《終論五》:“欲結合北方大姓故家, 契丹 遺種,相率回響,以謀大功。”《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一:“我也是故家子弟,好模好樣,不想遭這一場,反被那小人逼勒!”
(2).原來的家庭;舊居。 元 柯丹邱 《荊釵記·晤婿》:“春深離故家,嘆衰年倦體,奔走天涯。”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自非躬執大彗,以掃除其故家污俗,而望 禹 域之自完,豈可得乎?”
(3).猶從前。 宋 嚴仁 《南柯子》詞:“門前溪水泛花流,流到 西洲 ,猶是故家愁。” 金 元好問 《八聲甘州》詞:“一枕繁華,問故家桃李,何許爭妍。” 元 王惲 《感皇恩·贈提刑曹仲明》詞:“把酒愛髯卿,故家風度,不為臨江老能賦。”
艾性夫名句,題艾溪名句
名句推薦
方送端明去,還迎博士來
劉克莊《唐子西故居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