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廖行之的《和湯無邪》
全文:
東風習習初春天,流澌凍解興魚潛。
池波生綠紋漪漣,和氣已覺彌天淵。
人間佳處不獨此,我有嘉客稱世賢。
懷歸不肯依劉表,滿懷貯月清光皎。
君行天下眼力高,泰山自見秋毫小。
往時祖烈通帝震,凜凜奚啻霜松清。
力扶彝倫正皇極,精貫日月伊忠誠。
聲彌宇宙身卑下,貪天下願群龍駕。
功高德厚愈流光,誰信幽潛空厚夜。
吾聞丹穴多祥鸞,正論世濟非論官。
慚卿慚長彼何事,五公四世嗤新安。
欣然如君食舊德,瀾翻自詭真奇特。
瀟湘江上忽相逢,熬游遠自蠶叢國。
詩豪氣俠負家傳,平生重義不重錢。
千金萬鎰隨手盡,南來祗有兩臂全。
且言昔與吾兄別,相勉相期皆遠業。
六年萬里天西南,歷井捫參淅今接。
故人已作騎箕英,憔悴倦遊誰可倫。
風波險阻厭蜀道,恨不澤國歸垂綸。
如今豈乏資身策,家在吳江天一域。
床頭金盡何足言,氣乾牛斗心金石。
不須伍舉談班荊,開心見膽須真情。
交遊袞袞半朝露,家有諫省真難兄。
聽君話言坐未定,投我新篇富嘲詠。
我思伯氏不可作,君為感嘆豈其命。
自慚無力空殷勤,扶搖孰起垂天雲。
愧無詞華堪掞庭,安得瓊琚持報君。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天下
(1) 四海之內,全中國
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孫子·謀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孫丑下》
天下三分。——諸葛亮《出師表》
天下之美。——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2) 人世間,社會上
天下誰人不識君。——唐· 高適《別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天下事有難易乎。——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3) 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縞素。——《戰國策·魏策》
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
以天下之所順。
先天下之憂而憂。——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後天下之樂而樂。
(4) 國家或國家的統治權
傳天下不足多。——《韓非子·五蠹》
為天下理財。——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共爭天下。——《資治通鑑》
天下事誰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自然界,天地間
知天下之寒。——《呂氏春秋·察今》
眼力
(1) 視力
(2) 非常敏感或特別透徹的觀察能力;敏銳的辨別或鑑賞能力
審美眼力
(3) 指見識
眼力覷天奧
泰山
(1) 東嶽,中國五嶽之首,中國名山,海拔1524米,位於山東泰安境內。古代帝王多在此封禪、祭告天地,多古蹟和文人墨跡,為旅遊勝地
(2) 古人把泰山作為高山的代表,常用來比喻敬仰的人或重大、寶貴的事物
有眼不識泰山
(3) 妻父的代稱
呼妻父為泰山,一說雲,泰山有丈人峰。—— 晁說之《晁氏客語》
自見
自我表白;顯露自己。 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垂空文以自見。” 宋 曾鞏 《贈職方員外郎蘇君墓志銘》:“然古之人,亦不必皆能自見,而卒有傳於後者,以世有發明之者耳。” 明 方孝孺 《復鄭好義書》之二:“所貴乎君子者,以能兼容並蓄,使才智者有以自見,而愚不肖者有以自全。”
(1).猶自知。《莊子·駢拇》:“吾所謂明者,非謂其見彼也,自見而已矣。”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論文》:“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見之患也。”
(2).自然可見。《三國志·魏志·王肅傳》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讀書百遍而義自見。”《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四·艷歌行一》:“語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見。” 唐 韓愈 《答劉秀才論史書》:“後之作者,在據事跡實録,則善惡自見。”
秋毫
秋季鳥獸的毫毛。形容極小的事
秋毫不敢有所犯。——《史記·項羽本紀》
秋毫之末。——《孟子·梁惠王上》
循規蹈矩無損秋毫
廖行之名句,和湯無邪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