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金代元好問的《岐陽三首》
全文:
突騎連營鳥不飛,北風浩浩發陰機。
三秦形勝無今古,千里傳聞果是非;。
偃蹇鯨鯢人海涸,分明蛇犬鐵山圍。
窮途老阮無奇策,空望岐陽淚滿衣。
百二關河草不橫,十年戎馬暗秦京。
岐陽西望無來信,隴水東流聞哭聲;。
野蔓有情縈戰骨,殘陽何意照空城!。
從誰細向蒼蒼問,爭遣蚩尤作五兵?眈眈九虎護秦關,懦楚孱齊機上看。
禹貢土田推陸海,漢家封徼盡天山。
北風獵獵悲笳發,渭水瀟瀟戰骨寒。
三十六峰長劍在,倚天仙掌惜空閒。
參考注釋
偃蹇
(1) 高聳
(2) 驕橫;傲慢
懼其偃蹇。——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那些督撫貴人點了點頭,他就得意的了不得,從此就故作偃蹇之態去驕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3) 困頓;窘迫
叔寶道:“小弟當時偃蹇。——《隋唐演義》
(4) 形容委曲婉轉的樣子
鯨鯢
(1).即鯨。雄曰鯨,雌曰鯢。 唐 盧綸 《奉陪渾侍中上巳日泛渭河》詩:“舟檝方朝海,鯨鯢自曝腮。” 元 馬致遠 《岳陽樓》第一折:“想鸞鶴只在秋江上,似鯨鯢吸盡銀河浪。” 明 李夢陽 《鄱陽湖十六韻》:“力屈鯨鯢仆,聲回雁鶩呼。”
(2).比喻兇惡的敵人。《左傳·宣公十二年》:“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鯨鯢而封之,以為大戮。” 杜預 註:“鯨鯢,大魚名,以喻不義之人吞食小國。”《晉書·愍帝紀》:“掃除鯨鯢,奉迎梓宮。”《資治通鑑·晉愍帝建興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鯨鯢,大魚,鉤網所不能制,以此敵人之魁桀者。”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誅妖檄文》:“ 雍正 、 乾隆 以下,姦奴 和昇 攬權,賣官鬻爵,荼毒等於鯨鯢。” 康有為 《遣人入北尋幼博墓攜骸南歸》詩:“鯨鯢橫波斜日曛,誓起義師救聖君。”
(3).借指海盜。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李壯烈戰跡》:“海中盜艇猖獗,鯨鯢日盛。”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七:“掃蕩鯨鯢,肅清海甸,總是大快事,不必計較功伐。”
(4).比喻無辜被殺之人。舊題 漢 李陵 《答蘇武書》:“妻子無辜,並為鯨鯢。” 唐 元稹 《王迪貶永州司馬》:“﹝家屬﹞適遭蜂蠆,並為鯨鯢。” 章炳麟 《討滿洲檄》:“ 漢 民無罪,盡為鯨鯢。”
人海
(1) 人的海洋,形容人多
人海茫茫
(2) 比喻社會
自從踏入茫茫人海
分明
(1) 清楚(明白)狀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當分明記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簡單明了地
這分明不對
(3) 清楚地劃開界限
鐵山
(1).產鐵的礦山。《史記·貨殖列傳》:“即鐵山鼓鑄,運籌算,傾 滇 蜀 之民,富至僮千人。”《新唐書·食貨志四》:“ 陝 、 宣 、 潤 、 鐃 、 衢 、 信 五州,銀冶五十八,銅冶九十六,鐵山五,錫山二,鉛山四。”
(2).比喻堅固之屏障。 唐 王勃 《上劉右相書》:“鐵山四面,金城千里。” 金 元好問 《岐陽》詩之一:“偃蹇鯨鯢人海涸,分明蛇犬鐵山圍。”
(3).古山名。在今 內蒙古自治區 陰山 北。《資治通鑑·唐太宗貞觀四年》:“﹝二月﹞甲辰, 李靖 破 突厥 頡利可汗 於 陰山 。先是 頡利 既敗,竄於 鐵山 ,餘眾尚數萬……請舉國內附。” 胡三省 註:“ 鐵山 ,蓋在 陰山 北。”
元好問名句,岐陽三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