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蘇軾的《和郭功父韻送芝道人游隱靜》
全文:
觀音妙智力,應感隨緣度。
芝師訪東坡,寧辭萬里步。
道義偶相契,十年同去住。
行窮半世間,又欲浮杯渡。
我願焚囊缽,不作陳俗具。
會取卻歸時,只是而今路。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觀音
見“觀世音”
智力
認識、理解客觀事物並運用知識經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
智力測驗
智力為也。——清· 龔自珍《病梅館記》
應感
(1).謂交相感應。《禮記·樂記》:“夫民有血氣心知之性,而無哀樂喜怒之常,應感起物而動,然後心術形焉。” 晉 陸機 《文賦》:“若夫應感之會,通塞之紀,來不可遏,去不可止。” 明 高攀龍 《文學景耀唐公墓志銘》:“惟忠孝之氣直上清虛,如矢中的,於是始知古忠臣孝子與造化呼吸應感者,殆以是也。”
(2).特指天人感應。 北魏 張淵 《觀象賦》序:“尋其應感之符,測乎冥通之數,天人之際,可見明矣。”
隨緣
(1).佛教語。謂佛應眾生之緣而施教化。緣,指身心對外界的感觸。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論》:“然羣生之神,其極雖齊,而隨緣遷流,成麤妙之識,而與本不滅矣。” 唐 戴叔倫 《贈行腳僧》詩:“補衲隨緣住,難違塵外蹤。”
(2).順應機緣;任其自然。《北齊書·陸法和傳》:“ 法和 所得奴婢,盡免之,曰:‘各隨緣去。’” 唐 張籍 《贈道士宜師》詩:“自到王城得幾年, 巴 童 蜀 馬共隨緣。”《古今小說·單符郎全州佳偶》:“隨緣快活,亦足了一生矣。” 郭沫若 《聖者》:“到處隨緣是我家,一篇《秋水》一杯茶。”
蘇軾名句,和郭功父韻送芝道人游隱靜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