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李之世的《羽甫兄采松花和茯苓作餅餌見貽詩以酬答》

全文:
並刀剪龍髯,長鑱斲木癭
蝶粉糝玄霜,撚作松苓餅。
石臼碾輕塵,冰紈篩枯梗。
和以蜜脾脂,清沁灌肺冷。
微黃似鴉雛,丹的點妝靚。
又如累滇棋,數十不盈皿。
蕭齋苦宿霜,午睡方才醒。
竹扉猶未啟,牆外聞人警。
貽來金盒兒,顆顆周完淨。
初觀委難辨,小咀亦深省。
問渠來何方,松花擷山頂。
間渠和何味,茯苓收藥箵。
道人戴竹冠,羽扇臨丹鼎。
少婦縴手調,玉童汲階井。
念彼百艱成,供我一饞領。
頓嚼三十九,似礫投深井。
石火試陶鐺,沃以松蘿茗。
輕鬆乍迸牙,香韻才灌頂。
冷然兩腋風,謖謖吹松影。
枵腹藉一充,饕涎欲再逞。
呼童走藥肆,為買茯苓莛。
百錢剛一斤,銖兩猶未整。
二月松樹花,開遍閒岡嶺。
長竿打一遭,粉膩沾衣領。
誰雲解療飢,如虎得蚱蜢。
聞君山廚內,採摘盈筐秉。
願作拷栳團,一饜淘河頸。

李之世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刀剪

刀和剪子。泛指日用的切割剪裁工具。 明 楊基 《仕女四春圖》詩之二:「曲曲畫闌皆倚遍,一春刀剪不聞聲。」《紅樓夢》第八十回:「﹝ 寳蟾 ﹞尋死覓活,晝則刀剪,夜則繩索,無所不鬧。」

龍髯

亦作「 龍髥 」。1.龍之須。《史記·封禪書》:「 黃帝 采 首山 銅,鑄鼎於 荊山 下。鼎既成,有龍垂鬍髯下迎 黃帝 。 黃帝 上騎,羣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墮 黃帝 之弓。百姓仰望 黃帝 即上天,乃抱其弓與鬍髯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 鼎湖 ,其弓曰烏號。」後用為皇帝去世之典。 唐 李嶠 《汾陰行》:「自從天子向 秦關 ,玉輦金車不復還。珠簾羽扇長寂寞, 鼎湖 龍髯安可攀?」 清 顧炎武 《謁欑宮文》之一:「行年五十,慨駒隙之難留;涉路三千,望龍髯而愈遠。」 清 葉方藹 《授職翰林學士感恩述懷》詩:「身離牛口驚還在,夢挽龍髥恨不廻。」 梁啓超 《中國積弱溯源論》第四節:「而 文宗 顯皇帝 ,復為 英 法 聯軍所迫,北狩 熱河 , 鼎湖 一去,龍髯不返。」

(2).帝王之須。 唐 李遠 《贈寫御容李長史》詩:「玉座塵消硯水清,龍髯不動綵毫輕。」

(3).喻松葉;松。 唐 李賀 《五粒小松歌》:「緑波浸葉滿濃光,細束龍髯鉸刀剪。」 宋 王安石 《道傍大松人取為明》詩:「虬甲龍髯不易攀,亭亭千尺蔭南山。」

長鑱

亦作「 長攙 」。古踏田農具。 唐 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之二:「長鑱長鑱白木柄,我生託子以為命。」 元 王禎 《農書》卷十三:「長鑱,踏田器也……在園圃區田,皆可代耕,比於钁劚省力,得土又多。古謂之蹠鏵,今謂之踏犁,亦耒耜之遺制也。」 明 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二一:「長鑱,踏田器也。鑱比犁鑱,頗狹,制為長柄,謂之長鑱。」 清 嚴如熤 《三省邊防備覽·策略》:「各保身家,長攙白梃,盡成勁旅。」

木癭

樹木外部隆起的瘤狀物。可因其天然形狀,雕刻成用具或工藝品。 宋 陸游 《夏日》詩之三:「竹根斷作枕雲眠,木癭刳成貯酒樽。」

李之世名句,羽甫兄采松花和茯苓作餅餌見貽詩以酬答名句

詩詞推薦

並刀剪龍髯,長鑱斲木癭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