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彭汝礪的《自謝》
全文:
瘠田歷水旱,畎畝多荒蕪。
良農為鋤耰,不歲成膏腴。
瘦木僵風雪,枝幹皆蟠迂。
良工試刻斲,不日成盤盂。
在人雖不肖,蒙教當自殊。
重念賤子庸,僅同流俗愚。
學不達本原,行行無廉隅。
九思失孔戒,三省忘曾模。
背道而妄行,輕言以招辜。
一身旅焚巢,眾目睽張弧。
賓士今逝矣,玷圭可磨乎。
晝寢過甚微,聖門斥弗誅。
於今底荒唐,較彼尤昏逾。
尚賴君子仁,為包小人蒙。
未即遠方屏,止於鳴鼓攻。
過愆苟不滌,憂慮環無窮。
歸來訟醜跡,自欲鞭微躬。
父母遣汝來,期爾才德豐。
親友壯爾行,思爾事業充。
不沿仁義流,反扇偷惰風。
固宜眾人歸,詎可多雷同。
猶願追已往,從此圖令終。
庶幾謝顏子,自誓規繆公。
敢期白日光,重照幽谷中。
驅除困蒙吝,震盪迷復凶。
作詩代負荊,鄙誠實悾悾。
參考注釋
良農
(1).善於耕種的農夫。《穀梁傳·桓公十四年》:“天下親耕,以共粢盛;王后親蠶,以共祭服。國非無良農工女也,以為人之所盡,事其祖禰,不若己所自親者也。”《荀子·修身》:“良農不為水旱不耕。” 漢 徐幹 《中論·民數》:“今之為政者,未知恤已矣。譬由無田而欲樹藝也,雖有良農,安所措其疆力乎!”
(2).占田較多的農民。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七:“今宜立之法。使一夫占田五十畝以上者為良農;不足五十畝者為次農;其無田而為閒民,與非工商、在官而為游惰末作者,皆驅之使為隸農。” 宋 陳亮 《書林勛<本政書>後》:“顧其間將使隸農耕良農之田,納租視其俗之故,經賦出於良農,而隸農出軍賦,疑非隸農所利。”
鋤耰
亦作“ 鋤櫌 ”。鋤和耰。農具名。一說鋤柄。《呂氏春秋·簡選》:“鋤櫌白梃,可以勝人之長銚利兵,此不通乎兵者之論。”《文選·賈誼<過秦論>》:“鋤耰棘矜,非銛於鉤戟長鎩也。” 李善 注引 孟康 曰:“耰,鋤柄也。” 唐 韓愈 《劉生》詩:“我為羅列陳前修,芟蒿斬蓬利鋤耰。”
耡耰:1.泛指農具。 宋 王安石 《獨臥》詩之一:“誰有耡耰不自操,可憐園地滿蓬蒿。”
(2).猶耕種。 唐 韓愈 《赴江陵途中寄三學士》詩:“果然又覊縶,不得歸耡耰。”
膏腴
肥沃
今媼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戰國策·趙策》
他們進行了適度的深耕,撒下肥料,努力使土地變得膏腴起來。——《土地》
彭汝礪名句,自謝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