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喻原文
一鏡照如是,千鏡亦如是。
問汝鏡中人,奚以別彼此。
人本能照鏡,謂鏡能照人。
一二二而一,誰知疏與親。
對鏡趺而坐,相忘各自然。
香閨曼睩人,卻與辨媸妍。
人訾今鏡新,雲是古鏡好。
是謂失其珠,而數他人寶。
明鏡暗其背,是以納萬象。
設令通體明,一物不能狀。
見鏡斯鏡照,是照不在鏡。
寂滅見照根,炯然常清淨。
詩詞問答
問:鏡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鏡喻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注釋
1.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二十
參考注釋
一鏡
(1).比喻言行可以借鑑得失的賢士。 唐 吳兢 《貞觀政要·任賢》:“ 太宗 後嘗謂侍臣曰:‘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 魏徵 殂逝,遂亡一鏡矣!’” 唐 崔道融 《悲李拾遺》詩之一:“行朝半夜煙塵起,曉殿吁嗟一鏡沉。”
(2).指象一面明鏡的平水。 唐 劉長卿 《舊井》詩:“舊井依舊城,寒水深洞徹,下看百餘尺,一鏡光不滅。” 唐 錢起 《賦得餘冰》詩:“曉日餘冰上,春池一鏡明。” 明 陳藎卿 《讌賞·徐王孫惺予邀泛莫愁湖看蓮》曲:“拿舟深入水雲鄉,盪破湖心一鏡光。”
(3).喻有如明鏡的月亮。 唐 杜甫 《江邊星月》詩之一:“映物連珠斷,緣空一鏡升。” 明 梁辰魚 《傷逝·詠時序悼亡》曲:“長空一鏡輝萬里,全無一點纖翳。”
如是
如此這么;像這樣
果如是,是羿亦有罪焉。——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如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清· 劉開《問說》
中人
(1) 在兩方之間調解、做見證或介紹買賣的人
(2) 一般人;中等人
中人之家
(3) 宦官
中人監織造者。——《明史》
(4) 普通人
才能不及中人。——漢· 賈誼《過秦論》
彼此
對稱詞。指你我、雙方,那個和這個
彼此錯雜。——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軍中之將,各有彼此。——《資治通鑑》
本能
本身固有的、不學就會的能力
照鏡
(1).明鏡。《南史·陸慧曉傳》:“ 慧曉 心如照鏡,遇形觸物,無不朗然。”
(2).對鏡自照。《淮南子·說山訓》:“夫照鏡見眸子,微察秋毫,明照晦冥。” 北周 庾信 《舞媚娘》詩:“朝來戶前照鏡,含笑盈盈自看。”
一二
(1) 一兩個;少數
常有一二。——清·洪亮吉《治平篇》
一二人立決。——清·方苞《獄中雜記》
(2) 一點點,一些
略知一二
(3) 少數;一兩個
邀請一二知己
(4) 逐一
一二談也。——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
相忘
彼此忘卻。《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宋 蘇軾 《送穆越州》詩:“江海相忘十五年,羨君松柏蔚蒼顏。” 白采 《被擯棄者》:“我寶寶一天一天的煩聒我,同伴都像與我相忘了。”
各自
(1) 各人自己
他們各自的家
各自解決食宿問題
各自棄甲投戈。——《三元里人民抗英》
(2) 各方中的每一方
各自多做自我批評
香閨
(1).指青年女子的內室。 唐 陶翰 《柳陌聽早鶯》詩:“乍使香閨靜,偏傷遠客情。” 前蜀 韋莊 《贈姬人》詩:“請看 京 與 洛 ,誰在舊香閨。” 宋 柳永 《臨江仙引》詞:“香閨別來無信息,雲愁雨恨難忘。” 清 李漁 《風箏誤·閨哄》:“小生蒙 詹 家二小姐多情眷戀,約我一更之後,潛入香閨。”
(2).指青年女子;閨女。 唐 司空圖 《馮燕歌》:“傳道 張嬰 偏嗜酒,從此香閨為我有。” 郭沫若 《<離騷>今譯》:“趁著這瓊枝上的瑤花還未飄零,我要到下方去送給可愛的香閨。”
曼睩
明眸善睞;目光明媚。《楚辭·招魂》:“蛾眉曼睩,目騰光些。” 王逸 註:“曼,澤也。睩,視貌。” 唐 張說 《鄴都引》:“ 鄴 旁高塚多貴臣,蛾眉曼睩共灰塵。” 張素 《自掾曹不辟而無賢吏》詩:“我夢鈞臺曾盡醉,蛾眉曼睩半長筵。”
媸妍
(1).美醜。 唐 張彥遠 《法書要錄·梁中書侍郎虞龢論書表》:“題勒美惡,指示媸妍。點畫之情,昭若發蒙。” 元 韋居安 《梅磵詩話》卷上:“《美人對鏡歌》云:‘媸妍一鏡固兩般,狐婦懷姦心膽寒。閨中少女色莊麗,眉頰不妨終日看。’”
(2).猶好壞,賢愚。 宋 范仲淹 《任官惟賢材賦》:“其或未精黜陟,弗辯媸妍。” 清 劉大櫆 《祭左繭齋文》:“豈余之能賢,抑亦君之虛懷樂善,故不計人之媸妍。”
(3).猶高下。 宋 蘇軾 《贈潘谷》詩:“世人重耳輕目前,區區 張 李 爭媸妍。”
是古
以古為是。《漢書·劉歆傳》:“陵夷至於暴 秦 ,燔經書,殺儒士,設挾書之法,行是古之罪,道術由是遂滅。”
他人
別人
不許他人干涉
明鏡
(1) 明亮的鏡子,比喻完美的典範
謙恭禮節的明鏡
(2) 明察;明鑑
今提五個首級首告,望相公老爺明鏡。——《古今小說》
是以
所以;因此
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萬象
一切事物或景象
包羅萬象
設令
(1).假使。《列子·仲尼》:“設令發於餘竅,子亦將承之?” 唐 狄仁傑 《諫造大像疏》:“設令雇作皆以利趍,既失田時,自然棄本。” 清 方文 《曹南懷古》詩之六:“ 戚姬 小家女,歌舞昭令儀。既承天子寵,復產 如意 兒。設令早之國, 呂氏 忌稍衰。”
(2).即使。《漢書·翟方進傳》:“﹝吾﹞欲舉兵西誅不當攝者,選宗室子孫輔而立之。設令時命不成,死國埋名,猶可以不慙於先帝。” 唐 李復言 《續玄怪錄·蘇州客》:“蓬行而望十萬,乃無翼而思飛者也。設令必得,亦廢數月。”《舊唐書·褚遂良傳》:“ 遂良 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職當載筆,君舉必記。’黃門侍郎 劉洎 曰:‘設令 遂良 不記,天下亦記之矣。’”
(3).施行號令。 北齊 劉晝 《新論·法術》:“懸教設令以示人者,法也。”
通體
物體全部;全身
通體濕透
一物
(1).一種事物;一件事物。《管子·白心》:“然而天不為一物枉其時,明君聖人亦不為一人枉其法。”《史記·周本紀》:“此一物足以釋 西伯 ,況其多乎!” 唐 杜牧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第中無一物,萬卷書滿堂。” 清 鄭燮 《同起林上人重訪仁公》詩之三:“莫教輕一物,可待報他生。” 馬南邨 《燕山夜話·共通的門徑》:“沒有無所不知的博學之士,也沒有隻知一事一物而不知其他的專門家。”
(2).同類物;同一事。《周禮·夏官·校人》:“掌王馬之政,辨六馬之屬,種馬一物,戎馬一物,齊馬一物,道馬一物,田馬一物,駑馬一物。” 宋 沉括 《夢溪補筆談·藥議》:“藥有用根,或用莖葉,雖是一物,性或不同,苟未深達其理,未可妄用。”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十二章:“雲耶,電耶,雨耶,雪耶,實一物也,不過因熱度之異而變耳。”
(3).猶一事。《禮記·文王世子》:“行一物而三善皆得者,唯世子而已。” 鄭玄 註:“物猶事也。” 南朝 梁武帝 《報侯景書》:“朕為萬乘之主,豈可失信於一物。”
(4).猶言一個標準。《墨子·尚賢上》:“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術也。”
不能
(1)
不可能;不能夠
又北向,不能得日。——明·歸有光《項脊軒志》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實現
(2)
〈方〉∶不允許,不可以
不能不談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並論
(3)
〈方〉∶不至於
鏡照
(1).鑑察;明察。《韓非子·外儲說右下》:“夫人主之所以鏡照者,諸侯之士徒也,今諸侯之士徒,皆私門之黨也。” 漢 揚雄 《劇秦美新》:“臣伏惟陛下……作民父母,為天下主,執粹清之道,鏡照四海,聽聆風俗。”
(2).用鏡子照。 明 張鼐 《瀛州亭賦》:“希希夷夷,雅雅魚魚,其觀世也,類鏡照之不疲。”
不在
(1)
指不位於或處於某處
小王不在
我姐姐早不在機房上班上
(2)
婉稱人去世了
長征幹部大部分都不在了
寂滅
(1) 消滅;消逝
樓下的人聲漸漸寂滅了
(2) 佛教用語。“涅槃”的意譯。指超脫生死的理想境界
炯然
(1) 明白的樣子
炯然不惑
(2) 形容明亮
炯然如日
(3) 眼光銳利
兩目炯然
清淨
(1) 心境潔淨,不受外擾
清淨守節
(2) 安定,不紛擾
圖清淨
(3) 清潔純淨
清淨的山,清淨的水
(4) 簡明不繁
清淨簡易
(5) 佛教語。指遠離惡行與煩惱
出家清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