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皇都篇》
全文:
惟彼陶唐此冀方,上應帝車曰開陽。
軒轅台榭雖莫詳,職方有幽無徐梁。
要之幅員長且廣,山河襟帶具大綱。
列國據此士馬強,可以雄視諸南邦。
遼金以來始稱京,閱今千年峨天閶。
地靈信比長安長,玉帛奔走來梯航。
儲胥紅朽餘太倉,天衢十二九軌容。
八旗居處按界疆,朱樓甲第多侯王。
槐市陸海無不藏,富乎盛矣日中央。
是予所懼心徬徨。
參考注釋
要之
表示下文是總括性的話;要而言之;總之
幅員
廣狹叫幅,周圍叫員。疆域有廣狹及四至,所以稱疆域為幅員。員,或作圓
山河
山嶺和河流,指國家的疆土
錦銹山河
襟帶
(1).衣襟和腰帶。《後漢書·蔡邕傳》:「 邕 性篤孝,母常滯病三年, 邕 自非寒暑節變,未嘗解襟帶,不寢寐者七旬。」
(2).謂山川屏障環繞,如襟似帶。比喻險要的地理形勢。 漢 張衡 《東京賦》:「苟民志之不諒,何雲巖險與襟帶。」 唐 楊炯 《後周青州刺史齊貞公宇文公神道碑》:「 三秦 六輔之奧區,五嶽四瀆之襟帶。」 清 侯方域 《定鼎說》:「聞之正位居體者,以中夏為喉舌,不以關陲為襟帶也。」
(3).比喻切於實用,不可暫離之物。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練字》:「夫《爾雅》者, 孔 徒之所纂,而《詩》《書》之襟帶也。」 唐 柳宗元 《送豆盧膺秀才南遊序》:「吾願子以《詩》《禮》為冠屨,以《春秋》為襟帶,以圖史為佩服,琅乎璆璜衝牙之響發焉。」
(4).比喻貼近之處。 宋 袁褧 《楓窗小牘》卷上:「余少長 大梁 ,豢養於保抱之手,即 淮 泗 之間,近在襟帶,未嘗眼見身到。」 清 唐甄 《潛書·非文》:「古之善言者,根於心,矢於口,徵於事,博於典,書於策簡,采色焜燿。以此言道,道在襟帶;以此述功,功在耳目。」
(5).拱衛;控制。《魏書·任城王雲傳》:「時四中郎將兵數寡弱,不足以襟帶京師。」 唐 顏真卿 《謝荊南節度使表》:「竊以 荊南 巨鎮, 江 漢 上游,右控 巴 蜀 ,左聯 吳 越 ,南通五嶺,北走上都,寇賊雖平,襟帶尤切。」 清 薛福成 《籌洋芻議·藩邦》:「至如 朝鮮 襟帶海表,屏障中原,無 朝鮮 則 遼水 東西皆將受警。」 郭沫若 《南京印象》六:「高聳在山頭的一座城堡式的建築,襟帶雙江,俯瞰全市。」
(6).代稱防衛或監察之事。 漢 蔡邕 《故太尉喬公廟碑》:「 循王 悝 , 桓帝 同產,以懷逆謀,黜封 癭陶王 。以公長於襟帶,拜 鉅鹿 太守。 悝 畏怖明憲,檢於靜息。」
大綱
(1).網的總繩。 三國 魏 曹植 《白鶴賦》:「冀大綱之解結,得奮翅而遠遊。」
(2).總綱;要點。《漢書·敘傳下》:「略存大綱,以統舊文。」 宋 蘇洵 《上韓樞密書》:「太尉取其大綱而無責其纖悉。」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詞采》:「文章頭緒之最繁者,莫填詞若矣。予請總其大綱,則不出情景二字。」
(3).特指著作、講稿、計畫等經系統排列的內容要點。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七章一:「決定工作方針,頒發每周宣傳大綱,而一切工作大抵是由三廳總其成。」
(4).主要的法紀。 三國 魏 曹植 《節游賦》:「愈志盪以淫游,非經國之大綱。」 元 劉壎 《隱居通議·經史二》:「看來 武侯 相業,大綱常嚴,蓋其學出於 申 韓 ,故其政刻深。」
(5).猶大概。《二程語錄》卷十一:「又問:『或言人如壽得一百二十數,是否?』曰:『固是,此亦是大綱數,不必如此。』」亦作「 大剛 」。 元 關漢卿 《裴度還帶》第二折:「大剛來則是我時兮命矣。」
(6).亦作「 大剛 」。猶言總之。 元 張鳴善 《水仙子·譏時》曲:「鋪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萬鍾,胡言亂語成時用,大綱來都是烘。」 元 湯式 《一枝花·檜軒為越中沙子正賦》曲:「能借取四時春造化,似生成一片翠屏帷,大剛是即景成規。」
(7).猶言特意,硬要。 元 無名氏 《翫江亭》第四折:「這廝便指望,大綱要成雙,百般的不肯將咱放。」
乾隆名句,皇都篇名句
名句推薦
夫子風流愛赤梅,月明不待美人來
老舍《贈陳叔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