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蘇過的《先公守汝陰嘗以詩送都曹路君掛冠東歸載乖崖公留其錄曹語今傳播世間三十年矣過寓居潁昌一日有都曹公之季子文老者來自京師出其家所藏二帖紙墨如新因道存沒之舊感慨於懷乃追繼先公詩韻以遺文老時方就試春官待報也》

全文:
誰聞鬷蔑言,執手為改容。
此道久寂寥,世態日方濃。
昔翁守潁尾,軒裳心已慵。
感懷督郵老,獨躡二疏蹤。
脫屣太倉粟,歸謀田舍舂。
浮雲悟此理,可必祿萬鍾。
已矣衡門下,哀哉馬鬣封。
箕裘付諸子,介冑輕邊烽
坐看一戰霸,此言天心從。
翁詩墨猶新,我涕交頤胸。
重尋筆硯盟,愧乏好語供。
子非終窮者,時節會自逢。

蘇過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箕裘

《禮記·學記》:“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 孔穎達 疏:“積世善冶之家,其子弟見其父兄世業鋾鑄金鐵,使之柔合以補治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學為袍裘,補續獸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善為弓之家,使乾角撓屈調和成其弓,故其子弟亦覩其父兄世業,仍學取柳和軟撓之成箕也。”良冶、良弓,指善於冶金、造弓的人。意謂子弟由於耳濡目染,往往繼承父兄之業。後因以“箕裘”比喻祖上的事業。《晉書·陳壽司馬彪等傳論》:“鹹能綜緝遺文,垂諸不朽,豈必克傳門業,方擅箕裘者哉!” 宋 樓鑰 《送張子宓分教澧陽》詩:“君家世為儒,青箱襲箕裘。” 明 楊柔勝 《玉環記·童兒暗毒》:“願爹爹百歲壽高,養童兒箕裘承紹。” 歐陽予倩 《晴雯補裘》第二場:“ 賈母 :箕裘付與兒孫輩,我自含飴樂餘年。”

付諸

使改變形狀或性質

統帥部所構想的計畫…這些小組正將其付諸行動

介冑

(1).鎧甲和頭盔。《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介冑生蟣蝨,民無所告愬。” 宋 周密 《齊東野語·二張援襄》:“有浮屍遡流而上,被介冑,執弓矢。”《水滸傳》第八十回:“不知詔意如何,未敢去其介冑。”

(2).披甲戴盔。《管子·小匡》:“介冑執枹,立於軍門。” 漢 賈誼 《新書·解縣》:“將吏戍者或介冑而睡。”《新唐書·來濟傳》:“遂不介冑而馳賊,沒焉。” 清 孔尚任 《桃花扇·爭位》:“副淨扮 高傑 ,末扮 黃得功 ……俱介冑上。”

(3).甲冑之士。指武士。《陳書·魯廣達傳》:“爪牙背義,介冑無良。” 明 何景明 《點兵行》:“富豪輸錢脫籍伍,貧者驅之充介冑。” 清 黃鷟來 《甲戌夏至武威晤張蔚生先生喜而有賦》:“登堂來萬民,下及介冑屬。”

邊烽

亦作“邉烽”。1.邊疆報警的烽火。 唐 沉佺期 《塞北》詩之一:“海氣如秋雨,邊烽似夏雲。” 明 梵琦 《居庸關》詩:“渠答自今收戰馬,兜鈴無復置邊烽。”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五章:“其有邊烽傳警, 潢池 弄兵,敵國外患之來,羣盜滿山之變。”

(2).指代邊境上的戰事。 南朝 梁 徐悱 《白馬篇》:“聞有邊烽急,飛候至 長安 。”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戎昱》:“ 憲宗 時,邊烽累急,大臣議和親。” 明 馮夢龍 《女丈夫·紅拂投主》:“金戈紛逐,鐵馬爭馳,眼觀邉烽四起,指日 西京 累卵危。” 清 顧炎武 《二月十日有事於欑宮》詩:“賊馬與邊烽,相將潰 中夏 。”

(3).借指邊疆。《隋書·房陵王勇傳》:“雖北夷猖獗,嘗犯邊烽,今城鎮峻峙,所在嚴固,何待遷配,以致勞擾。”參見“ 邊疆 ”。

蘇過名句,先公守汝陰嘗以詩送都曹路君掛冠東歸載乖崖公留其錄曹語今傳播世間三十年矣過寓居潁昌一日有都曹公之季子文老者來自京師出其家所藏二帖紙墨如新因道存沒之舊感慨於懷乃追繼先公詩韻以遺文老時方就試春官待報也名句

詩詞推薦

箕裘付諸子,介冑輕邊烽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