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公守汝陰嘗以詩送都曹路君掛冠東歸載乖崖

作者:蘇過 朝代:宋代

原文

誰聞鬷蔑言,執手為改容。

此道久寂寥,世態日方濃。

昔翁守潁尾,軒裳心已慵。

感懷督郵老,獨躡二疏蹤。

脫屣太倉粟,歸謀田舍舂。

浮雲悟此理,可必祿萬鍾。

已矣衡門下,哀哉馬鬣封。

箕裘付諸子,介冑輕邊烽。

坐看一戰霸,此言天心從。

翁詩墨猶新,我涕交頤胸。

重尋筆硯盟,愧乏好語供。

子非終窮者,時節會自逢。

詩詞問答

問:《先公守汝陰嘗以詩送都曹路君掛冠東歸載乖崖公留其錄曹語今傳播世間三十年矣過寓居潁昌一日有都曹公之季子文老者來自京師出其家所藏二帖紙墨如新因道存沒之舊感慨於懷乃追繼先公詩韻以遺文老時方就試春官待報也》的作者是誰?答:蘇過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蘇過的名句有哪些?答:蘇過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冬韻

2. 原脫,據蘇軾原作補

參考注釋

執手

握手,拉手

執手分道去。——《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執手相看淚眼,競無語凝咽。——宋· 柳永《西霖鈴》

改容

(1).改變儀容;動容。《莊子·德充符》:“ 子產 蹵然改容更貌曰:‘子無乃稱!’”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禰衡 被 魏武 謫為鼓吏。正月半試鼓, 衡 揚枹為《漁陽》,摻檛淵淵,有金石聲,四坐為之改容。”《舊唐書·柳公權傳》:“ 穆宗 政僻,嘗問 公權 筆何盡善,對曰:‘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上改容,知其筆諫也。” 清 陳夢雷 《絕交書》:“老朽布衣受封時,已甘與兒輩闔門其斃,年兄亦為改容。”

(2).猶改扮。 清 顧炎武 《剪髮》詩:“稍稍去鬢毛,改容作商賈。”

寂寥

(1) 空廓

寂寥無人。——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2) 寂靜;無人倍伴的,獨自一人的

世態

指社會上人與人相處的人情世故

也索氫世態炎涼心中暗忖。——佚名《凍蘇秦》

軒裳

(1).猶車服。 晉 陶潛 《雜詩》之十:“驅役無停息,軒裳逝東崖。”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傳》:“ 一妹 以天人之姿,藴不世之藝,從夫之貴,以盛軒裳。” 明 高叔嗣 《再調考功作》詩:“軒裳日待旦,閶闔凌雲排。”

(2).指官位爵祿。 唐 元結 《忝官引》:“而可愛軒裳,其心又乾進。” 宋 葉適 《謝除華文閣待制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表》:“追憶悔尤,濫軒裳之非據;自嗟衰耄,指林壑以言歸。” 元 張養浩 《山坡羊》曲:“琴書筆硯為功課,軒裳倘來何用躲。行,也在我;藏,也在我。”

(3).代稱有高位的人。 唐 沉佺期 《洛陽道》詩:“白日青春道,軒裳半下朝。” 宋 王自中 《酹江月·題釣台》詞:“到底軒裳,不如蓑笠,久矣心相與。” 明 劉基 《太公釣渭圖》詩:“軒裳如固有,千載起人思。” 清 魏源 《村居雜興呈筠谷從兄》詩之五:“ 堯 時石戶農,肯易軒裳苦。”

(4).用為對人的敬稱。 康有為 《懷翁常熟去國》詩:“早攜書劍將行馬,忽枉軒裳特執裾。”

感懷

(1) 感傷地懷念

感懷亡友

(2) 有所感觸。也指因感觸而產生的情緒

新春感懷

督郵

官名。 漢 置,郡的重要屬吏,代表太守督察縣鄉,宣達教令,兼司獄訟捕亡。 唐 以後廢。《漢書·尹翁歸傳》:“ 延年 大重之,自以能不及 翁歸 ,徙督郵。”《後漢書·何敞傳》:“立春日,常召督郵還府。” 唐 盧綸 《送鮑中丞赴太原》詩:“專幙臨都護,分曹制督郵。”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羅鄴》:“既而俯就督郵,不得志。” 清 袁枚 《隨園隨筆·督郵》:“ 史弼 遷 山陽 太守,其妻 鉅野 薛氏 ,以三互之禁,轉拜 平原 相督郵,似督郵官卑而權重。此 淵明 所以有折腰之説。”

二疏

亦作“ 二疎 ”。指 漢宣帝 時名臣 疏廣 與兄子 受 。 廣 為太傅, 受 為少傅,同時以年老乞致仕,時人賢之。歸日,送者車數百輛,設祖道,供張 東都門 外。 晉 張協 《詠史》:“藹藹 東都門 ,群公祖二疎。”《隋書·韋世康傳》:“欲追蹤二 疎 ,伏奉尊命。” 唐 護國 《歸山作》詩:“四皓將拂衣,二 疏 能掛冠。” 明 何景明 《蹇賦》:“予羨夫二 疏 之鑑止兮,齊縣輿而脫駕。”

脫屣

比喻看得很輕,無所顧戀,猶如脫掉鞋子。《漢書·郊祀志上》:“嗟乎!誠得如 黃帝 ,吾視去妻子如脫屣耳!” 顏師古 註:“屣,小履。脫屣者,言其便易,無所顧也。” 唐 李頎 《緩歌行》:“一沉一浮會有時,棄我翻然如脫屣。” 宋 王禹偁 《潘閬詠潮圖序》:“脫屣場屋,恥原夫之流;棲心雲泉,有終焉之計。” 清 侯方域 《重修顏魯公碑亭記》:“夫 魯公 之見厄於當時,而直伸其志,其視卿相王侯與其國封邸第,曾不若脫屣,而何有於亭?” 梁啓超 《義大利建國三傑傳》:“ 加里波的 之脫屣爵祿,兔起鶻落於 卡菩列拉 之一孤島,其高風亮節,為史家所津津樂道。”

倉粟

倉庫中貯藏的米谷。《呂氏春秋·士節》:“ 晏子 使人分倉粟分府金而遺之。”《史記·貨殖列傳》:“ 秦 之敗也,豪傑皆爭取金玉,而 任氏 獨窖倉粟。” 唐 白居易 《南賓郡齋即事寄楊萬州》詩:“倉粟餧家人,黃縑裹妻子。”

田舍

(1) 田地和房屋

(2) 農舍

(3) 泛指農村

(4) 田家

田舍翁

浮雲

(1)

(2) 飄浮在天空中的雲彩

浮云為我陰,悲風為我旋。——元· 關漢卿《竇娥冤》

(3) 比喻飄忽不定,未有定處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可必

謂可以預料其必然如此。 漢 馬融 《圍棋賦》:“深念遠慮兮,勝乃可必。”《宋書·蔡興宗傳》:“四方雲合,而人情更安,以此卜之,清盪可必。” 清 任安上 《與吳拜經書》:“ 姍姍 有知,啣環可必。”

萬鍾

指豐富的糧食。鍾,古量器名

萬鍾則不辨禮義。——《孟子·告子上》

萬鍾於我何加焉。

已矣

(1)

(2) 語氣詞連用,加強語,表示事物的發展變化,可譯成“啦”

(3) “已”為動詞,止,完結。“矣”為語氣詞“了”。“已矣”可譯成“完了”,“算了”

老夫已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而今已矣。——清· 袁枚《祭妹文》

門下

(1) 門客

食客門下足矣。——《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2) 又如:門下有毛遂。門下二十人

(3) 門生;弟子

(4) 敬辭,稱對方

竊為門下憂之

(5) 門庭之下

寄食門下。——《戰國策·齊策四》

比門下之客。

比門下之車客。

問門下諸客。

馬鬣封

墳墓封土的一種形狀。亦指墳墓。《禮記·檀弓上》:“昔者夫子言之曰:‘吾見封之若堂者矣,見若坊者矣,見若覆夏屋者矣,見若斧者矣。’從若斧者焉,馬鬣封之謂也。” 鄭玄 註:“俗間名。” 孔穎達 疏:“馬鬣之上,其肉薄,封形似之。” 唐 李賀 《王濬墓下作》詩:“耕勢魚鱗起,墳科馬鬣封。” 宋 胡繼宗 《書言故事·墳墓》:“稱墳曰馬鬣封。” 清 朱彝尊 《沉烈女詩》:“吾願遊冶女,視此馬鬣封。”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堪輿》:“棺厝一古田中,無馬鬣封也。” 趙光榮 《里湖紀游》詩之九:“道旁馬鬣封,宿草半傾圮。”

箕裘

《禮記·學記》:“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 孔穎達 疏:“積世善冶之家,其子弟見其父兄世業鋾鑄金鐵,使之柔合以補治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學為袍裘,補續獸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善為弓之家,使乾角撓屈調和成其弓,故其子弟亦覩其父兄世業,仍學取柳和軟撓之成箕也。”良冶、良弓,指善於冶金、造弓的人。意謂子弟由於耳濡目染,往往繼承父兄之業。後因以“箕裘”比喻祖上的事業。《晉書·陳壽司馬彪等傳論》:“鹹能綜緝遺文,垂諸不朽,豈必克傳門業,方擅箕裘者哉!” 宋 樓鑰 《送張子宓分教澧陽》詩:“君家世為儒,青箱襲箕裘。” 明 楊柔勝 《玉環記·童兒暗毒》:“願爹爹百歲壽高,養童兒箕裘承紹。” 歐陽予倩 《晴雯補裘》第二場:“ 賈母 :箕裘付與兒孫輩,我自含飴樂餘年。”

諸子

先秦時期各個學派的代表人物或他們的著作

諸子及經史。——明· 顧炎武《復庵記》

介冑

(1).鎧甲和頭盔。《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介冑生蟣蝨,民無所告愬。” 宋 周密 《齊東野語·二張援襄》:“有浮屍遡流而上,被介冑,執弓矢。”《水滸傳》第八十回:“不知詔意如何,未敢去其介冑。”

(2).披甲戴盔。《管子·小匡》:“介冑執枹,立於軍門。” 漢 賈誼 《新書·解縣》:“將吏戍者或介冑而睡。”《新唐書·來濟傳》:“遂不介冑而馳賊,沒焉。” 清 孔尚任 《桃花扇·爭位》:“副淨扮 高傑 ,末扮 黃得功 ……俱介冑上。”

(3).甲冑之士。指武士。《陳書·魯廣達傳》:“爪牙背義,介冑無良。” 明 何景明 《點兵行》:“富豪輸錢脫籍伍,貧者驅之充介冑。” 清 黃鷟來 《甲戌夏至武威晤張蔚生先生喜而有賦》:“登堂來萬民,下及介冑屬。”

邊烽

亦作“邉烽”。1.邊疆報警的烽火。 唐 沉佺期 《塞北》詩之一:“海氣如秋雨,邊烽似夏雲。” 明 梵琦 《居庸關》詩:“渠答自今收戰馬,兜鈴無復置邊烽。”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五章:“其有邊烽傳警, 潢池 弄兵,敵國外患之來,羣盜滿山之變。”

(2).指代邊境上的戰事。 南朝 梁 徐悱 《白馬篇》:“聞有邊烽急,飛候至 長安 。”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戎昱》:“ 憲宗 時,邊烽累急,大臣議和親。” 明 馮夢龍 《女丈夫·紅拂投主》:“金戈紛逐,鐵馬爭馳,眼觀邉烽四起,指日 西京 累卵危。” 清 顧炎武 《二月十日有事於欑宮》詩:“賊馬與邊烽,相將潰 中夏 。”

(3).借指邊疆。《隋書·房陵王勇傳》:“雖北夷猖獗,嘗犯邊烽,今城鎮峻峙,所在嚴固,何待遷配,以致勞擾。”參見“ 邊疆 ”。

坐看

(1).猶行看,旋見。形容時間短暫。 唐 李白 《古風》之二六:“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 唐 杜甫 《鳳凰台》詩:“坐看彩翮長,縱意八極周。”

(2).謂旁觀而無行動。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三章第一節:“ 張清 對部下說:‘上將掌握兵權,坐看我們危急而不救,一定已有異心。’”

天心

(1) 天空的中央

太陽升到了天心

(2) 天意

上合天心

(3) 封建時代指君主的意願

(4) 擺軸

詩墨

題詩的墨跡。 宋 劉摯 《承牒荊門呈諸友》詩:“ 方城 道中詩墨新, 荊門山 下有行人。”

交頤

猶滿腮。《孫子兵法·九地》:“士卒坐者涕沾襟,偃臥者涕交頤。” 宋 陳亮 《祭徐子宜內子宋氏恭人文》:“矧姑鍾愛,涕淚交頤。” 明 劉基 《感寓》詩之五:“顧此悲世運,泫然涕交頤。”

筆硯

亦作“ 筆研 ”。1.筆和硯。泛指文具。《三國志·魏志·后妃傳》“ 文昭甄皇后 ” 裴松之 注引 晉 王沉 《魏書》:“年九歲,喜書,視字輒識,數用諸兄筆硯。”《世說新語·方正》“ 夏侯玄 ” 劉孝標 注引 晉 孫盛 《魏氏春秋》:“ 正始 中,護軍 曹爽 誅,徵為太常,內知不免,不交人事,不畜筆研。”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育子》:“至來歲生日,謂之‘周晬’,羅列盤琖於地,盛菓木、飲食、官誥、筆研、筭秤等,經卷鍼綫,套用之物。觀其所先拈者,以為徵兆。”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王太倉上書事》:“時舉朝失色,無敢與筆硯者。”

(2).指文墨書寫之事。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雜藝》:“猶以書工,崎嶇碑碣之間,辛苦筆硯之役。” 唐 李復言 《續玄怪錄·李岳州》:“苦心筆硯二十餘年,偕計而試者,亦僅十年,心破魂斷,以望斯舉,今復無名,豈不終無成乎?” 宋 劉攽 《遣悶》詩之一:“若能全療詩書癖,用底聊均筆硯勞。”

好語

(1).讚揚、稱頌的話。《史記·南越列傳》:“且先王昔言,事天子期無失禮,要之不可以説好語入見。入見則不得復歸,亡國之勢也。” 唐 李賀 《沙路曲》:“沙路歸來聞好語,旱火不光天下雨。” 王琦 匯解:“好語,謂民間稱頌之語。”

(2).指仁義之言,善言。《世說新語·言語》“ 魏明帝 為外祖母築館於 甄氏 ” 劉孝標 注引《魏末傳》:“帝置弓泣曰:‘陛下已殺其母,臣不忍復殺其子。’ 文帝 曰:‘好語動人心。’”

(3).佳音,好訊息。 唐 白居易 《秋霖中奉裴令公見招早出赴會馬上先寄六韻》:“素書傳好語,絳帳赴佳期。” 宋 蘇軾 《歸宜興留題竹西寺》詩之三:“此生已覺都無事,今歲仍逢大有年。山寺歸來聞好語,野花啼鳥亦欣然。” 宋 蘇轍 《次韻子瞻十一月旦日鎖院賜酒及燭》:“光明坐覺幽陰破,溫暖深知覆育長。明日白麻傳好語,曼聲微繞殿中央。”

(4).溫和婉轉的話。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秘書曲水硯》:“ 大受 以為士可死不可辱,欲委官而去, 鄭 以好語調停之。”

(5).態度和悅地對人說話。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二·引經》:“有 王生 者,宅為人所奪,久不給直,訟於官。 陳 不能決,第好語曰:‘《毛詩》云:維鵲有巢,維鳩居之。 王秀才 獨不能作鵲耶?’聞者笑之。”

終窮

(1).終極;窮盡。《莊子·大宗師》:“相忘以生,無所終窮。” 宋 沉作喆 《寓簡》卷一:“天下之事無終窮也,而亦無盡也。” 清 顧炎武 《勞山歌》:“宣氣生物理則同,旁薄萬古無終窮。”

(2).終身窮苦。《楚辭·九章·涉江》:“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楚辭·嚴忌<哀時命>》:“舉世以為恆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 王逸 註:“言舉世不識賢愚以為常俗,我固當終身窮苦而已。”

時節

(1) 季節;時令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唐· 杜甫《春夜喜雨》

(2) 又如:清明時節;秋收時節

(3) 時候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唐·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會自

猶應當。 唐 宋之問 《題梧州司馬山齋》詩:“流芳雖可翫,會自立 長沙 。”

詩詞推薦

先公守汝陰嘗以詩送都曹路君掛冠東歸載乖崖原文_先公守汝陰嘗以詩送都曹路君掛冠東歸載乖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