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石寶的《悼亡》
全文:
驟驥下長坂,日月雙轉轂。
容華易消歇,奈此光景速。
結髮與君歡,繡簾映華屋。
芙蓉為君面,秋水為君目。
佩君宜男草,飯君落英菊。
誰知綽約姿,棄置在山谷。
淒風偃蔓草,猶疑靡羅縠。
皎月射危坡,哀烏號古木。
安知下泉人,不念我幽獨。
君無兒與女,誰為君斬服。
白楊漸有芽,二月酒初熟。
荒涼隧道外,徒使奔童僕。
紙錢燒作灰,素手豈堪掬。
拋殽在中野,秪充飢鳶腹。
迴風從西南,裊裊如紡軸。
未知是芳魂,瞻望令頞蹙。
伉儷雖人合,乃亦系骨肉。
顧彼雙飛鳥,安能不反覆。
語盡情未舒,聊以歌代哭。
參考注釋
風偃
(1).風止。 漢 揚雄 《劇秦美新》:“雲動風偃,霧集雨散。”《宣和畫譜·閻士安》:“﹝ 閻士安 ﹞尤長於竹,或作風偃雨霽,煙薄景曛,霜枝雪榦,亭亭苒苒,曲盡其態。”
(2).比喻臣服,順從。《南齊書·高帝紀上》:“公忠誠慷慨,在險彌亮,深識九變,妙察五色。以寡制眾,所向風偃。” 唐 李德裕 《幽州紀聖功碑銘》:“交利者風偃,挾邪者景附。” 宋 王明清 《揮麈三錄》卷二:“伏見頃者虜兵所加,靡然風偃,知名之士,幾無而僅有。”
蔓草
爬蔓的草
荒煙蔓草間。——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猶疑
見“猶豫”
羅縠
一種疏細的絲織品。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飾以羅縠,教以容步。”《燕丹子》卷下:“羅縠單衣,可掣而絶;八尺屏風,可超而越。”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上:“ 蘇州 以黃草心織布,色白而細,幾若羅縠。”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四:“又如五色羅縠,織花盈匹,裁為少姬之襦宜矣。”按,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十:“羅縠,似羅而疏、似紗而密者也。”
石寶名句,悼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