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正月二日降旨加賑去歲被災下河州縣》
全文:
普天樂新歲,數縣鳴哀鴻。
念此嗷嗷民,孰非懷保中。
乘春宜布澤,況彼四者煢。
南望沮洳鄉,連歲鮮遇豐。
賑恤雖頻施,豈盡蘇疲癃。
一夫不獲所,饑溺吾應同。
面咨授方伯,接賑敕司農。
邇聞水漸涸,麥種虞全空。
速給耕及時,或得飢腸充。
剔鬟乏良方,勤民惟省躬。
參考注釋
嗷嗷
亦作“嗸嗸”。1.哀鳴聲;哀號聲。《詩·小雅·鴻雁》:“鴻雁于飛,哀鳴嗸嗸。” 陸德明 釋文:“嗸,本又作嗷。” 高亨 註:“嗸,同嗷。嗷嗷,雁哀鳴聲。” 唐 杜甫 《送韋諷上閬州錄事參軍》詩:“萬方哀嗷嗷,十載供軍食。” 宋 歐陽修 《綠竹堂獨飲》詩:“殘花不共一日看,東風送哭聲嗷嗷。” 清 趙翼 《二麥將收連旬大雨感賦》詩:“米價經年節節高,茅簷待哺正嗷嗷。”《當代》1981年第3期:“老太婆把頭擱在兒子肩頭,突然嗷嗷大哭起來。”
(2).叫呼聲;叫喊聲。《楚辭·九嘆·惜賢》:“聲嗷嗷以寂寥兮,顧僕夫之憔悴。” 王逸 註:“嗷嗷,呼聲也。” 管樺 《小英雄雨來》:“扁鼻子軍官氣得暴跳起來,嗷嗷吼叫:‘槍斃的有!槍斃的有!’”
(3).眾口愁怨聲。 漢 賈誼 《過秦論》:“夫寒者利短褐,而飢者甘糟糠,天下之嗸嗸,新主之資也。”《史記·秦始皇本紀》作“嗷嗷”。 晉 葛洪 《抱朴子·審舉》:“小人道長,則 檮杌 比肩,頌聲所以不作,怨嗟所以嗷嗷也。”《資治通鑑·晉穆帝昇平元年》:“主上失德,上下嗷嗷,人懷異志。” 胡三省 註:“嗷嗷,眾口愁聲。”
(4).形容眾聲喧雜。《漢書·劉向傳》:“無罪無辜,讒口嗸嗸。” 顏師古 註:“嗸嗸,眾聲也。” 三國 魏 曹植 《美女篇》:“佳人慕高義,求賢良獨難。眾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觀?” 梁啓超 《論請願國會當與請願政府並行》:“夫惟萬目睽睽以具瞻政府,萬口嗷嗷以交謫政府,然後政府之職庶克舉矣。”
懷保
安撫保護;撫養。《書·無逸》:“徽柔懿恭,懷保小民。” 漢 班固 《典引》:“巡靖黎蒸,懷保鰥寡之惠浹。” 宋 沉作喆 《寓簡》卷一:“ 周文王 懷保小民,不遑暇食。” 明 何景明 《寡婦賦》序:“予痛吾兄宦業未竟,而孤嫂懷保遺孩,煢煢在疚。”
乾隆名句,正月二日降旨加賑去歲被災下河州縣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