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軍鋒次渭橋,旋看飲至紫宸朝

王士禎秦中凱歌十二首·其十二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王士禎的《秦中凱歌十二首·其十二》

全文:
三月軍鋒次渭橋,旋看飲至紫宸朝
空言韓范威名大,五路何曾制曩霄。

王士禎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三月

(1) 格里曆(即陽曆)每年的第三個月

(2) 農曆(陰曆)每年的第三個月,第三個朔望月

(3) 三個月

軍鋒

(1).先鋒。居軍前衝鋒挫敵。《史記·黥布列傳》:“ 布 常為軍鋒。”《宋書·長沙景王道憐傳》:“從 高祖 征 廣固 ,常為軍鋒。”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二:“﹝ 吳三桂 ﹞親赴 常 澧 督戰,驅土司 苗 倮 助軍鋒;伐 黔 楚 山木,造樓船巨艦。”

(2).軍中威勢。 黃鉞 《隴右光復記·反正巔末》:“ 陝 軍傷亡數千,軍鋒屢挫。”

渭橋

(1). 漢 唐 時代 長安 附近 渭水 上的橋樑。東、中、西共有三座。 中渭橋 。 秦 時始置,本名 橫橋 。 秦 都 鹹陽 , 渭 南有 興樂宮 , 渭 北有 鹹陽宮 ,建此橋以通二宮。 漢 更名 渭橋 。《史記·孝文帝本紀》:“ 昌 至 渭橋 ,丞相以下皆迎。” 司馬貞 索隱引《三輔故事》:“ 鹹陽宮 在 渭 北, 興樂宮 在 渭 南, 秦昭王 通兩宮之間,作 渭橋 ,長三百八十步。”《水經注·渭水》引《三輔黃圖》作“橫橋”。

(2). 漢 唐 時代 長安 附近 渭水 上的橋樑。東、中、西共有三座。 東渭橋 。 漢景帝 五年建置,故址在今 西安市 東北 灞水 、 涇水 合 渭水 處東側。 唐 劉希夷 《採桑》詩:“盈盈 灞水 曲,步步春水緑……回道 渭橋 東,遙憐樹色同。”

(3). 漢 唐 時代 長安 附近 渭水 上的橋樑。東、中、西共有三座。 西渭橋 。 漢 建元 三年建置,因與 長安城 便門 相對,也叫 便橋 或 便門橋 。 唐 名 鹹陽橋 ,其時 長安 人送客西行多到此相別。

飲至

(1).上古諸侯朝會盟伐完畢,祭告宗廟並飲酒慶祝的典禮。後代指出征奏凱,至宗廟祭祀宴飲慶功之禮。《左傳·桓公二年》:“凡公行,告於宗廟。反行,飲至,舍爵,策勛焉,禮也。” 唐 張說 《上黨舊宮述聖頌》:“三月庚午,飲至 長安 ,六軍解嚴,四方和會。”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西域用兵始末》:“上先有旨,命 阿 以九月至 熱河 行飲至之禮。”

(2).泛指一般奏凱慶功之宴。 唐 郭澹 《喜陸侍御破石埭草寇東峰亭賦詩》:“幸茲尊俎末,飲至又從公。”《明史·戚繼光傳》:“ 閩 宿寇幾盡。於是 繼光 至 福州 飲至,勒石 平遠臺 。”

(3).歡樂的宴飲。 晉 潘岳 《金谷集作詩》:“飲至臨華沼,遷坐登龍坻。”

紫宸

(1).宮殿名,天子所居。 唐 宋 時為接見群臣及外國使者朝見慶賀的內朝正殿,在 大明宮 內。 唐 杜甫 《冬至》詩:“杖藜雪後臨丹壑,鳴玉朝來散 紫宸 。”

(2).泛指宮廷。 明 沉鯨 《雙珠記·郵亭失珠》:“纔離 紫宸 ,平步蓮鞋穩。” 清 孫枝蔚 《北山》詩:“戰士從來苦,誰曾達 紫宸 。”參閱《唐六典·尚書工部》、 宋 王應麟 《玉海·宮室·唐紫宸殿》。

(3).借指帝王、帝位。《晉書·后妃傳序》:“若乃作配皇極,齊體紫宸,象玉牀之連後星,喻金波之合羲璧。”《梁書·元帝紀》:“紫宸曠位,赤縣無主,百靈聳動,萬國回皇。”

王士禎名句,秦中凱歌十二首·其十二名句

詩詞推薦

三月軍鋒次渭橋,旋看飲至紫宸朝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