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顧逢的《寄鄧山房高士》
全文:
老來骨相清如鶴,煉就紅爐一大丹。
只把古琴藏石匣,子期仙去不曾彈。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古琴
指傳世久遠的七弦琴。多為梧桐木料製成,初五弦,後增為七弦。 北周 庾信 《幽居值春》詩:“短歌吹細笛,低聲泛古琴。” 宋 趙希鵠 《洞天清錄·古琴》:“古琴漆色,歷年既久,漆光退盡,惟黯黯如海舶所貨烏木,此最奇古。” 明 陶宗儀 《輟耕錄·古琴名》:“古琴名:冰清,春雷,玉振,黃鵠,秋嘯,鳴玉。”
石匣
石制藏物用具。亦指匣狀的山石。 宋 沉括 《夢溪筆談·異事》:“ 洛中 地內多宿藏。 張文孝 左丞建設廬舍,土中得一石匣,不甚大而刻鏤精妙,皆為花鳥異形,發匣得黃金數百兩。”《西遊補》第十四回:“ 行者 在山凹里聽得明白道:‘ 老孫 自石匣生來,是個獨獨光光、完完全全的身子,幾曾有匹配夫人,幾曾有五個兒子?’”
子期
即 鍾子期 。 春秋 時 楚 人,精於音律,與 伯牙 友善。 伯牙 鼓琴,志在高山流水, 子期 聽而知之。 子期 死, 伯牙 絕弦破琴,終身不復鼓琴。見《呂氏春秋·本味》。 唐 李嶠 《琴》詩:“ 子期 如可聽,山水響餘哀。” 唐 李山甫 《贈彈琴李處士》詩:“三尺焦桐七條線, 子期 師曠 兩沉沉。” 前蜀 韋莊 《贈峨嵋山彈琴李處士》詩:“ 子期 子野 俱不見,烏啼鬼哭空傷悲。”參見“ 伯牙 ”。
仙去
亦作“僊去”。1.成仙而去。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一:“至蠶時,有神女夜至,助客養蠶……繅訖,女與客俱仙去,莫知所如。” 晉 葛洪 《抱朴子·極言》:“﹝ 彭祖 之弟子﹞七八人,皆歷數百歲,在 殷 而各仙去。” 宋 曾鞏 《仙都觀三門記》:“ 建昌軍 南城縣 僊都觀 ,世傳 麻姑 於此僊去,故立祠在焉。” 清 吳偉業 《過淮陰有感》詩之二:“我本 淮王 舊雞犬,不隨仙去落人間。”
(2).去世。死的婉辭。 宋 無名氏 《仁宗御容赴景陵宮奉安導引》詞:“彩雲縹緲,海上隱三山,仙去莫能攀。”《梅澗詩話》卷上引 宋 李昴英 詩註:“ 山谷 謫居 宜州 城樓,得熱疾,病中以簷溜濯足,連稱‘快哉’,未幾仙去。” 元 倪瓚 《畫竹》詩:“ 湖州 (指 宋 文同 )仙去三百禩, 坡翁 高絶孰與侶?” 明 吳承恩 《壽胡內子張孺人六袠序》:“逮夫 雙洲 翁媼僊去, 西畹 已入官,而一切巨細不免叢孚其身矣。”
不曾
(1)
沒有,從來就沒有
一生不曾見過這種人
(2)
亦作“未曾”
顧逢名句,寄鄧山房高士名句
名句推薦
翬飛傑閣雲穿棟,靜鎮禪關月滿簾
靳更生《白龍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