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朱翌的《讀杜詩至減米散同舟路難思共濟舟人偶來告飢》
全文:
老翁起布衣,詩史天下選。
眼中無全牛,萬象轉綮窽。
曹劉知幾輩,波瀾付一卷。
淒其憂世心,妙若醫國扁。
惜哉無孔子,不得並墳典。
豹露管中斑,吾猶及淺淺。
歲月走江淮,冷淡空盤盞。
諸子不見味,咀嚼必禁臠。
遺編過三復,奧義見百遍。
長言起清風,竦立侍冠冕。
減米散同舟,讀已事在眼。
吾豈監河侯,不救在陳患。
生塵甑屢空,戛釜聲不免。
迢迢千里程,與汝共艱嶮。
雖無百丈牽,雇有眾力挽。
原學平原公,試草乞求米簡。
更問偕來人,恐有蔡明遠。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遺編
(1).指前人留下的著作。《舊唐書·章懷太子賢傳》:“往聖遺編,鹹窮壼奧。” 宋 蘇轍 《寄題蒲傳正學士閬中藏書閣》詩:“更把遺編觀得失,君家舊物豈須猜。” 明 黃哲 《過梁昭明太子墓》詩:“遺編軼正雅,曠代殊徽音。” 清 杜濬 《詠史得謝皋》:“所以 晞髮翁 ,遺編燦星斗。”
(2).指散佚的典籍。 唐 盧照鄰 《樂府雜詩序》:“通儒作相,徵博士於諸侯;中使驅車,訪遺編於四海。” 清 戴名世 《<天籟集>序》:“頃余有志於先朝文獻,欲勒為一書,所至輒訪求遺編,頗畧具。”
(3).釋卷;放下書籍。 明 袁宏道 《送葉使君還朝序》:“雖紛龐業雜之中,而幽閒自得,手不遺編。”
三復
猶言三遍。《新唐書·忠義傳中·張巡》:“讀書不過三復,終身不忘。”
謂反覆誦讀。 晉 陶潛 《答龐參軍》詩序:“三復來貺,欲罷不能。” 唐 李白 《任城寺大鐘銘》:“天書褒榮,輝之簡牘,稽首三復,子孫其傳。” 金 宇文虛中 《姑蘇滕惇禮榜所居閣曰齋心》詩:“老夫未涉天游趣,三復《南華》第四篇。” 董*必*武 《我國抗戰四周年之民主政治》:“‘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這兩句古語,值得政府當局三復的。”參見“ 三復白圭 ”。
奧義
內容深刻的道理
朱翌名句,讀杜詩至減米散同舟路難思共濟舟人偶來告飢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