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曹勛的《山居雜詩九十首》
全文:
真隱古招提,長林如磔蝟。
雖有群山峰,所欠一支水。
草木乏秀潤,岩竇燥肌理。
安能借僧錫,卓處泉涌沸。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草木
(1).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易·坤》:“天地變化,草木蕃。” 唐 韓愈 《送李願歸盤谷序》:“ 太行 之陽有 盤谷 , 盤谷 之閒,泉甘而土肥,草木藂茂,居民鮮少。” 明 劉基 《<悅茂堂詩>序》:“故人不得其性則痛,鳥獸不得其性則瘏,草木不得其性則萎以枯。”
(2).指荒野。《韓非子·說疑》:“此十二人者,或伏死於窟穴,或槁死於草木,或飢餓於山谷,或沉溺於水泉。”
(3).比喻卑賤。多用作自謙之詞。 唐 陳子昂 《諫刑書》:“臣草木微品,天恩降休,伏刻肌骨,不敢忘捨。” 宋 蘇軾 《笏記》之一:“徒傾艸木之心,莫報乾坤之施。”
秀潤
清秀而有光澤
秀潤的面色
岩竇
亦作“岩竇”。即岩穴。 唐 李頎 《答高三十五留別》詩:“ 韓康 雖復在人間, 王霸 終思隱巖竇。” 宋 曾敏行 《獨醒雜誌》卷四:“ 湖湘 巖竇中多石燕,附石而生。” 金 元好問 《寶嚴紀行》詩:“遙遙 金門寺 ,寳焰出岩竇。” 清 吳敏樹 《吳南屏聽雨樓記》:“而其為山,崗阜堆復,無巖竇泉石之奇,峰嶺之秀。”
肌理
(1).皮膚的紋理。 唐 杜甫 《麗人行》:“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清 趙翼 《問魛魚》詩:“胡為肌理如凝脂,鋒鋩似叢棘。”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三章:“且皮膚相當白,肌理相當細。”
(2).指器物、花木、果實、水土等表面的紋理。 漢 蔡邕 《彈棋賦》:“設茲文石,其夷如砥。采若錦繢,平若停水。肌理光澤,滑不可屢。” 宋 蔡襄 《荔枝譜》二:“若夫厚皮尖刺,肌理黃色,附核而赤,食之有查,食已而澀,雖無酢味,自亦下等矣。” 金 党懷英 《瓊花木后土像》詩:“診材歸好事,肌理緻且堅。” 清 龔自珍 《乙丙之際箸議》第十九:“ 乾隆 初,有言東南之土肌理橫,故宜水;西北之土肌理直,故不宜水。”
曹勛名句,山居雜詩九十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