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蘇軾的《日喻》
全文:
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
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盤。
”扣槃而得其聲,他日聞鍾,以為日也。
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
”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樾,以為日也。
日之與鍾、龠亦遠矣,而眇者不知其異,以其未嘗見而求之人也。
道之難見也甚於日,而人之未達也,無以異於眇。
達者告之,雖有巧譬善導,亦無以過於槃與燭也。
自盤而之鐘,自燭而之龠,轉而相之,豈有既乎?故世之言道者,或即其所見而名之,或莫之見而意之,皆求道之過也。
然則道卒不可求歟?蘇子曰:“道可致而不可求。
”何謂致?孫武曰:“善戰者致人,不致於人。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學以致其道。
”莫之求而自至,斯以為致也歟? 南方多沒人,日與水居也,七歲而能涉,十歲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沒矣。
夫沒者豈苟然哉?必將有得於水之道者。
日與水居,則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識水,則雖壯,見舟而畏之。
故北方之勇者,問於沒人,而求其所以浮沒矣,以其言試之河,未有不溺者也。
故凡不學而務求道,皆北方之學沒者也。
昔者以聲律取士,士雜學而不志於道;今者以經術取士,士求道而不務學。
渤海吳君彥律,有志於學者也,方求舉於禮部,作《日喻》以告之。
參考注釋
善導
善於誘導;好好引導。 漢 蔡邕 《陳太丘碑》:“善誘善導,仁而愛人。” 郭沫若 《賈長沙痛哭》:“執政的人在這時候是應該加以善導的。”
無以
即“無已”,不停止,不得已
無已人,則王乎。——《孟子·梁惠王上》
過於
(1) 過分——用在形容詞或表示心理狀態的動詞前面,表示程度或數量超過了限度
首長安慰兩位老人,不要過於傷心
(2) 過分,格外地,過分地
過於保守,就會失良機
蘇軾名句,日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