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光入岩石,神草出茅菅

蘇軾送張天覺得山字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蘇軾的《送張天覺得山字》

全文:
西登太行嶺,北望清涼山。
晴空浮五髻,晻靄卿雲間。
餘光入岩石,神草出茅菅
何人相指似,稍稍落人寰。
能令墜指兒,虬髯茁冰顏。
祝君如此草,為民已恫瘝。
我亦老且病,眼花腰腳頑。
念當勤致此,莫作河東慳。

蘇軾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餘光

(1).充足的光輝。《列子·周穆王》:“東極之北隅有國曰 阜落之國 ,其土氣常燠,日月餘光之照。其土不生嘉苗。”《三國志·蜀志·秦宓傳》:“誠知晝不操燭,日有餘光,但愚情區區,貪陳所見。”

(2).謂多餘之光。《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臣聞貧人女與富人女會績,貧人女曰:‘我無以買燭,而子之燭光幸有餘,子可分我餘光,無損子明而得一斯便焉。’今臣困而君方使 秦 而當路矣。 茂 之妻子在焉,願君以餘光振之。”後遂用為美稱他人給予的恩惠福澤。《北齊書·魏收傳》:“會 司馬子如 奉使霸朝, 收 假其餘光。” 宋 曾鞏 《賀轉運狀》:“ 鞏 備官於此,託庇雲初。將承望於餘光,但欣愉於懦思。” 清 顧炎武 《答李子德書》:“更希餘光下被,俾莫年迂叟得自遂於天空海闊之間,尤為知己之愛也。”

(3).指落日的光芒。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八:“灼灼西頽日,餘光照我衣。” 唐 杜甫 《柴門》詩:“長影沒窈窕,餘光散谽谺。” 清 陳夢雷 《西郊雜詠》之二:“餘光闇將夕,零露沾我衣。”

(4).喻指美德、威勢所顯現或留下的影響。 宋 歐陽修 《相州晝錦堂記》:“自公少時,已擢高科,登顯仕,海內之士,聞下風而望餘光者,蓋亦有年矣。” 明 李東陽 《江都縣學科貢題名記》:“後進之士仰遺風,慕餘光,志感行勵,必有勃然於此者。” 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續記》:“近兩年來,大開了印賣遺著的風氣,雖是期刊,也常有死人和活人合作的,但這已不是先前的所謂‘骸骨的迷戀’,倒是活人在依靠死人的餘光,想用‘死 諸葛 嚇走生 仲達 ’。”

神草

(1).靈草,仙草。《海內十洲記·聚窟洲》:“其北海外又有 鐘山 ,在北海之子地,隔 弱水 之北……自生玉芝及神草四十餘種。” 漢 王充 《論衡·無形》:“非天所欲壽長之故,變易其形也,又非得神草、珍藥食之而變化也。” 南朝 梁 江淹 《學梁王兔園賦》:“靈木夾道,神草列生。” 宋 蘇軾 《送張天覺得山字》:“餘光入巖石,神草出茅菅。”

(2).人參的別名。 唐 皮日休 《友人以人參見惠因以詩謝之》:“神草延年出道家,是誰披露記三椏。”

(3).天麻的別名。又名鬼督郵。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一·赤箭天麻》:“神草、鬼督郵,以功而名。”

茅菅

亦作“茆菅”。茅、菅二草,形相似,多並用以指野生雜草。亦喻微細。 宋 蘇軾 《送張天覺得山字》詩:“餘光入巖石,神草出茅菅。” 宋 蘇軾 《送程七表弟知泗州》詩:“但使可此人,餘事真茆菅。” 金 元好問 《五松平》詩:“湍流落澗壑,細路深茅菅。” 元 戴表元 《秋蟲嘆》詩:“悽然雜憂患,霜風埽茅菅。”

蘇軾名句,送張天覺得山字名句

詩詞推薦

餘光入岩石,神草出茅菅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