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李流謙的《偶連日食雞夜夢有截一支者頗憐之有謂予言雞》
全文:
平生不喜殺,殺戒宿所欽。
累此多病身,蔬食慚未能。
連日管庖供,只難薦餚蒸。
異林發農驚,截支血霪霪。
旁立為咨嗟,或人惠嘉音。
見牛未見羊,盍不推此心。
萬生均一愛,豈較人與禽。
君看雞遭烹,楚痛甚斧砧。
撫枕矍然悟,此豈神所箴。
驚魂欲違乾,駭汗屢灑膺。
內懼仍自欣,小差輒相懲。
白璧護微疵,寧非憂之深。
長平四十萬,一掃輕蟻蠅。
暴殄置不問,天邪匪聾喑。
稔惡侈後罰,幽誅毒炮燖。
冥冥思昔愆,慄慄厲素襟。
贖魚有前章,並以警侈淫。
參考注釋
暴殄
(1).滅絕,殘害。 唐 白居易 《養動植之物策》:“以有時有限,奉無極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間,則必物暴殄而財乏用矣。” 金 王若虛 《哀雁詞》:“其賦形稟氣同得於天,故亦未嘗不苦則慘而樂則舒,惡夭閼而重生全,奈何暴殄不恤,以為當然。” 郭沫若 《論詩三札》二:“你何苦要那樣地暴殄,要使它無形中消滅了呢?”參見“ 暴殄天物 ”。
(2).任意浪費、糟蹋。 唐 韓偓 《再思》詩:“暴殄由來是片時,無人向此略遲疑。” 明 鄭若庸 《玉玦記·改名》:“寄語富兒休暴殄,儉如良藥可醫貧。”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向例宮中多用金銀絲索緝成荷包,後以為暴殄。”
不問
(1).不慰問。《周禮·秋官·大行人》:“出入三積,不問壹勞。”
(2).不過問;不詢問。《史記·陳丞相世家》:“ 漢王 以為然,乃出黃金四萬斤,與 陳平 ,恣所為,不問其出入。” 唐 李商隱 《賈生》詩:“可憐夜半虛前夕,不問蒼生問鬼神。” 宋 曾鞏 《兜率院記》:“至於浮屠人雖費如此,皆置不問,反傾府空藏而棄與之。” 夏衍 《不愁沒有工作》:“但是 上海 就是這樣的可以放置不問了嗎?”
(3).不管;無論。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耕田》:“凡耕:高下田,不問春秋,必須燥溼得所為佳。”《敦煌變文集·燕子賦變文》:“雀兒出來,不問好惡,拔拳即搓。” 元 關漢卿 《救風塵》第三折:“不問官妓私科子,只等有好的來你客店裡,你便來叫我。”
(4).不依法處分;不追究刑事責任。 唐 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朕即赦 元濟 不問,迴軍討之。”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兵部·武弁殺邑令父子》:“乃父子俱死箠楚,寧非衣冠奇禍,何以置 興 不問? 興 尋病,得伏枕死。” 毛澤*東 《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而鬥爭》:“在這個問題上,必須實行鎮壓與寬大相結合的政策,即首惡必辦,脅從者不問,立功者受獎的政策,不可偏廢。”
聾喑
見“ 聾瘖 ”。
李流謙名句,偶連日食雞夜夢有截一支者頗憐之有謂予言雞名句
名句推薦
宿願尤存尋好句,希夷大笑石橋西
于右任《基隆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