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賦中正仁和此四字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敬賦中正仁和此四字原文

奎畫殿楹懸,因文道以詮。

養心奚外此,示後永無愆。

律已旰宵慎,臨民政化宣。

守中惟不倚,居正要非偏。

仁則物皆育,和斯情畢聯。

分雖各具義,合是一承乾。

清宴寧堪恃,崇高益鞏虔。

晨昏茲惕息,四字奉堯傳。

詩詞問答

問:敬賦中正仁和此四字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敬賦中正仁和此四字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敬賦中正仁和此四字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先韻 出處:御製詩三集卷五十六

2. 皇考御書養心殿扁額也日夕仰瞻以為蒞政臨民法則敬賦心存並示來許

參考注釋

奎畫

指帝王的墨跡。 宋 張淏 《雲谷雜記》卷三:“ 光宗 因大書‘神泉’二字遺之,云:‘持歸,隨意鑿一泉。’……奎畫今刻之泉上。” 元 李冶 《敬齋古今黈拾遺》卷一:“世以祕監為奎府,御書為奎畫,謂奎宿主文章也,故 宋 有奎文閣、寶奎樓之稱。” 清 厲鶚 《開浚西湖碑記》:“天章奎畫,照映湖山。”

文道

文治之道。《國語·齊語》:“隱武事,行文道,帥諸侯而朝天子。” 唐 韓愈 《燕河南府秀才》詩:“文人得其職,文道當大行。”

養心

涵養心志;養性

外此

除此之外。 宋 周密 《武林舊事·歌館》:“ 平康 諸坊,如上下 抱劍營 …… 薦橋 ,皆羣花所聚之地。外此諸處茶肆: 清樂茶坊 、 八仙茶坊 、 珠子茶坊 、 潘家茶坊 、 連三茶坊 、 連二茶坊 及 金波橋 等兩河以至瓦市,各有等差。”

無愆

亦作“ 無諐 ”。1.沒有過失。《書·說命下》:“監於先王成憲,其永無愆。” 漢 蔡邕 《太傅胡公碑》:“﹝公﹞彌綸古訓,貫萬品,研精微,用補前臣之所闕,十年而無愆。”《後漢書·韋彪傳》:“故大鴻臚 韋彪 ,在位無愆,方欲録用,奄忽而卒。”

(2).沒有喪失。《文選·王粲<贈士孫文始>詩》:“庶茲永日,無諐厥緒。” 呂延濟 註:“諐,失;厥,其;緒,業也。”

(3).沒有超過。《宋書·顧覬之傳》:“﹝ 覬之 ﹞乃以其意命弟 願 著《定命論》,其辭曰:‘……貧豪莫差,修天無爽,有允瑣辭,無愆鄙説,統而言之,孰往非命!’”

旰宵

見“ 旰食宵衣 ”。

臨民

治民。《國語·楚語下》:“夫神以精明臨民者也。”《後漢書·崔寔傳》:“初, 寔 在 五原 ,常訓以臨民之政, 寔 之善績,母有其助焉。”《宋書·劉道彥傳》:“善於臨民,在 雍 部政績尤著,蠻夷前後叛戾不受化者,並皆順服。”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冤獄》:“忽一人直上公堂,怒目視令而大駡曰:如此憒憒,何足臨民!”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嗚呼,古之臨民者,一 * 也。”

政化

政治和教化。《孔子家語·相魯》:“遂隳三都之城,強公室,弱私家,尊君卑臣,政化大行。” 宋 梅堯臣 《送祖擇之秘丞知海州》詩:“去去作守長,政化尚可為。” 明 宋濂 《<汪右丞詩集>序》:“及其治定功成,海宇敉寧,公則出持節鉞鎮安藩方,入坐廟堂,弼宣政化。”

守中

保持內心的虛無清靜。《老子》:“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王純甫 註:“中也者,中也;虛也,無也,不可言且名者也。” 唐 司空圖 《二十四詩品·勁健》:“飲真茹強,蓄素守中,喻彼行健,是謂存雄。”《雲笈七籤》卷十:“夫守中自然之法,不能曉知天地人物所從出,不能知道之根源變化所由緣。”

居正

(1).謂遵循正道。《公羊傳·隱公三年》:“君子大居正, 宋 之禍, 宣公 為之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雜文》:“雖始之以淫侈,而終之以居正。” 唐 李德裕 《授狄兼謨兼益王傅制》:“﹝ 兼謨 ﹞歷職有聲,居正無撓,舉其素行,擢在首僚。” 明 方孝孺 《娛靜樓記》:“謀畧事功者流而為詐,居正蹈義者不良於為。” 王國維 《觀堂集林·殷周制度論》:“攝政者,所以濟變也。立 成王 者,所以居正也。”

(2).謂帝王登位。《藝文類聚》卷十三引 晉 劉琨 《勸進表》:“誠宜遺小禮,存大務,援據圖録,居正宸極。”

要非

(1).猶言總不是。 唐 韋應物 《有所思》詩:“莫道無相識,要非心所親。” 宋 范成大 《送汪仲嘉歸四明》詩:“清潤要非山澤相,又煩一札下雲根。” 清 嚴如熤 《三省邊防備覽·軍制》:“故審訊裹脅之徒,其供稱曾經 * ,要非其本心也。”

(2).猶言若不是。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胭脂》:“然事雖暗昧,必有其間,要非審思研察,不能得也。”

宴寧

猶安定。《西遊補》第九回:“ 秦檜 道:‘ 檜 雖愚劣,原有安保君王、宴寧天室之意。’”

崇高

高尚;至高。在精神、智力或道德上卓越傑出的崇高的犧牲精神

晨昏

早晨和晚上

風雨晨昏,羈魂有伴,當不孤寂。——清· 袁枚《祭妹文》

惕息

(1).謂心跳氣喘。形容極其恐懼。《漢書·司馬遷傳》:“當此之時,見獄吏則頭槍地,視徒隸則心惕息。” 顏師古 註:“惕,懼也。息,喘息也。” 唐 李紳 《卻到浙西》詩:“苛政尚存猶惕息,老人偷拜擁前舟。”《明史·韓雍傳》:“兩地鎮守宦官素驕恣,亦惕息無敢肆。” 無名氏 《康有為》:“ 康有為 高官厚祿之思想瀰漫於腦筋,驟不可爬搔,而又惕息於戊戌之危機,奉數行之密詔,感泣至今,思得當以報於 漢 也。”

(2).指喘息。多以“不敢惕息”形容恐懼。 漢 揚雄 《長楊賦》:“﹝ 匈奴 ﹞二十餘年矣,尚不敢惕息。”《新唐書·辛雲京傳》:“ 回紇 恃舊勛,每入朝,所在暴鈔,至 太原 , 雲京 以戎狄待之,虜畏不敢惕息。”

詩詞推薦

敬賦中正仁和此四字原文_敬賦中正仁和此四字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