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武元衡的《順宗至德大聖皇帝輓歌詞三首》
全文:
橋山同軌會,軒後葬衣冠。
東海風波變,西陵松柏攢。
鼎湖仙已去,金掌露寧乾。
萬木泉扃月,空憐鳧雁寒。
容衛曉徘徊,嚴城閶闔開。
烏號龍馭遠,遏密鳳聲哀。
昆浪黃河注,崦嵫白日頹。
恭聞天子孝,不忍望銅台。
哀輓渭川曲,空歌汾水陽。
夜泉愁更咽,秋日慘無光。
纘夏功傳啟,興周業繼昌。
回瞻五陵上,煙雨為蒼蒼。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橋山
(1).山名。在今 陝西省 黃陵縣 西北,相傳為 黃帝 葬處。 沮水 穿山而過,山狀如橋,故名。《史記·五帝本紀》:“ 黃帝 崩,葬 橋山 。” 裴駰 集解引《皇覽》:“ 黃帝 冢在 上郡橋山 。”後因以借指 黃帝 陵墓或帝王陵墓。 唐 楊炯 《李懷州墓志銘》:“山陵之建也,以公檢校將作大匠。游衣 漢 寢之外,抱劍 橋山 之下。” 唐 張祜 《憲宗皇帝輓歌詞》:“ 橋山 非遠地,雲去莫疑峯。”
(2).山名。在今 河北省 涿鹿縣 東南。上有 黃帝 和 唐堯 廟。《魏書·太宗紀》:“幸 橋山 ,遣使者祠 黃帝 、 唐堯 廟。”
同軌
(1).車轍寬度相同。《禮記·中庸》:“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2).引申為同一、一統。《漢書·韋玄成傳》:“四方同軌,蠻貊貢職。” 顏師古 註:“同軌,言車轍皆同,示法制齊也。”《資治通鑑·齊武帝永明十一年》:“承平之主,所以不親戎事,或以同軌無敵,或以懦劣偷安。” 胡三省 註:“天下混一,則車同軌·書同文。” 清 王韜 《亞洲半屬歐人》:“如圖富強之術,而使東西之同軌合轍者,要不外乎此。”
(3).指古代 華夏 諸侯國。《左傳·隱公元年》:“天子七月而葬,同軌畢至。” 杜預 註:“言同軌,以別四夷之國。” 漢 班固 《白*虎通·崩薨》:“天子七月而葬,同軌必至。”《舊唐書·李珏傳》:“今遵同軌之會,適去於中邦;告遠夷之使,未復其來命。”
(4).謂同路而行。 唐 杜甫 《冬末以事之東都湖城東遇孟雲卿因為醉歌》:“豈知驅車復同軌,可惜刻漏隨更箭。”
(5).比喻方法、法則等相同。《韓非子·八奸》:“此皆俱進俱退,皆應皆對,一辭同軌以移主心者也。”《文選·班固<幽通賦>》:“既仁得其信然兮,仰天路而同軌。” 李善 注引 劉德 曰:“人道既然,仰視天道,又同法也。” 南朝 齊 謝鎮之 《與顧道士書》:“葢聞佛之興世也,古昔一法,萬界同軌。”
軒後
即 黃帝 軒轅氏 。 唐 魏徵 《奉和正日臨朝應詔》:“百靈侍 軒後 ,萬國會 塗山 。” 宋 王禹偁 《園陵犬賦》:“ 秦皇 採藥,島中之士未廻; 軒後 鍊丹,湖上之龍已去。” 清 朱彝尊 《御試省耕詩二十韻》:“吉日 宣王 禱,空同 軒後 齋。”
衣冠
(1) 衣服和禮帽
(2) 服飾
衣冠不整
(3) 指紳士,借指禮教、斯文
衣冠之弟
武元衡名句,順宗至德大聖皇帝輓歌詞三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