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陳造的《再次贈張學錄韻十詩》
全文:
閱世有順逆,飛埃噎空虛。
曠懷略外物,曲士乃拘墟。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曠懷
豁達的襟懷。 唐 白居易 《酬楊八》詩:“君以曠懷宜靜境,我因蹇步稱閒官。” 宋 陸游 《龜堂獨酌》詩:“曠懷與世元難合,幽句何人可遣聽。”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自志》:“遄飛逸興,狂固難辭;永託曠懷,痴且不諱。”
外物
(1).身外之物。多指利慾功名之類。《莊子·外物》:“外物不可必,故 龍逄 誅, 比干 戮, 箕子 狂, 惡來 死, 桀 紂 亡。” 南朝 梁 沉約 《述僧中食論》:“心神所以昏惑,由於外物擾之。擾之大者其事有三:一則勢利榮名,二則妖妍靡曼,三則甘旨肥濃。” 唐 高適 《同群公宿開善寺贈陳十六所居》詩:“談空忘外物,持誡破諸邪。” 宋 曾鞏 《救災議》:“先王之於救災,髮膚尚無所愛,況外物乎!” 明 方孝孺 《贈林公輔序》:“彼或不知自身重而為外物所移奪者,自輕者也。”
(2).謂超脫於物慾之外。《莊子·大宗師》:“參日而後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後能外物。” 晉 葛洪 《抱朴子·明本》:“外物棄志,滌盪機變,忘富逸貴,杜遏勸沮,不恤乎窮,不榮乎達,不戚乎毀,不悅乎譽,道家之業也。” 唐 杜甫 《渼陂西南台》詩:“勞生愧 嚴 鄭 ,外物慕 張 邴 。”
(3).指外界的人或事物。《南史·齊豫章文獻王嶷傳》:“訊訪東宮玄圃,乃有栢屋,制甚古拙,臣乃欲壞取以奉太子,非但失之於前,且補接既多,不可見移,亦恐外物或為異論,不審可有垂許送東府齋理不?”《梁書·陶弘景傳》:“雖在朱門,閉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閲為務。” 唐 元稹 《贈樂天》詩:“不是眼前無外物,不關心事不經心。” 宋 陸游 《感懷》詩:“一窗修燈下,超然傲 羲 軒 。外物自變遷,內景常默存。”
曲士
鄉曲之士。比喻孤陋寡聞的人。《莊子·秋水》:“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 陸德明 釋文引 司馬彪 曰:“曲士,鄉曲之士也。”《文選·左思<吳都賦>》:“齷齪而筭,顧亦曲士之所嘆也。” 劉逵 註:“曲,謂僻也。言筭量 蜀 地,亦是曲僻之士。” 宋 王安石 《聖賢何常施》詩:“曲士守一隅,欲以齊萬物。”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十四:“詞雖不工,具徵 天水 詞學之盛。下至方伎曲士,亦觕諳宮商。” 梁啓超 《新民說》第五節:“彼曲士賤儒動輒援‘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等偏義。”
拘墟
見“ 拘虛 ”。
陳造名句,再次贈張學錄韻十詩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