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劉禹錫的《謁柱山會禪師》
全文:
我本山東人,平生多感慨。
弱冠游鹹京,上書金馬外。
結交當世賢,馳聲溢四塞。
勉修貴及早,狃捷不知退。
錙銖揚芬馨,尋尺招瑕纇。
淹留郢南都,摧頹羽翰碎。
安能咎往事,且欲去沉痗。
吾師得真如,寄在人寰內。
哀我墮名網,有如翾飛輩。
曈曈揭智燭,照使出昏昧。
靜見玄關啟,歆然初心會。
夙尚一何微,今得信可大。
覺路明證入,便門通懺悔。
悟理言自忘,處屯道猶泰。
色身豈吾寶,慧性非形礙。
思此靈山期,未卜何年載。
參考注釋
錙銖
舊制錙為一兩的四分之一,銖為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比喻極其微小的數量
奈何取之盡錙銖。——唐· 杜牧《阿房宮賦》
芬馨
芳香。舊題 漢 蘇武 《詩》之四:“芬馨良夜發,隨風聞我堂。” 唐 白居易 《答桐花》詩:“受君封植力,不獨吐芬馨。” 明 唐順之 《雁訓》:“夫陸杜隰黍、 秦 粟 吳 粳,芬馨狼藉,穰穰滿塍。”
尋尺
喻微小或微細之物。《國語·晉語八》:“夫 絳 之富商……能行諸侯之賄,而無尋尺之祿,無大績於民故也。” 唐 韓愈 《送張道士序》:“大匠無棄材,尋尺各有施。” 宋 蘇轍 《旦起理髮》詩:“笑我守尋尺,求與真源逢。” 清 唐靖 《間加稅》詩:“縣官踏街衢,鞭度督尋尺。”
瑕纇
瑕,玉上的斑點;纇,絲上的疙瘩。比喻事物的缺點、毛病。 唐 柳宗元 《與呂道州溫論<非國語>書》:“凡為六十七篇,命之曰《非國語》……思欲盡其瑕纇,以別白中正。” 元 蔣易 《<極玄集>序》:“蓋當是時以詩鳴者,人有其集,製作雖多,鮮克全美,譬之握珠懷璧,豈得悉無瑕纇者哉。” 清 李楷 《<嵞山集>序》:“凡古人之不合於我者,輒訾其瑕纇。”
劉禹錫名句,謁柱山會禪師名句
名句推薦
故國雲山隔湘楚,芳蹤何處覓歸程
王淑拤《題孟姜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