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朝賀例須停,交儆同欽勖在庭

乾隆元旦試筆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元旦試筆》

全文:
丙午而逢朔丙午,元辰弗集女元辰。
雖雲日至致千歲,實凜天心警一身。
規避忍為辭政事,支持尚覺有精神。
當之以已祈乾祐,猶日孜孜待滿旬。
太和朝賀例須停,交儆同欽勖在庭
詎肯諉之為氣數,無非教也慎聲形。
六街喜爆原無禁,萬戶屠蘇自可聽。
漏報正中群仰照,寸心餘惕未遑寧。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太和

見“ 太和 ”。

亦作“ 大和 ”。1.天地間沖和之氣。《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貞。”大,一本作“ 太 ”。 朱熹 本義:“太和,陰陽會合沖和之氣也。”《漢書·敘傳上》:“沐浴玄德,稟卬太和。”《文選》作“太龢”。 唐 元稹 《競渡》詩:“數極鬭心息,大和蒸混元。”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積為豐登之慶。”

(2).人的精神、元氣;平和的心理狀態。 唐 劉長卿 《同姜濬題裴式微餘干東齋》詩:“藜杖全吾道,榴花養太和。” 宋 司馬光 《論燕飲狀》:“伏望陛下當此之際,悉罷燕飲,安神養氣……無益奉養者,皆不宜數御以傷大和。” 宋 陸游 《蓬戶》詩:“白頭萬事都經遍,莫為悲傷損太和。”

(3).謂太平。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吾子為太和之民,不欲仕 陶唐 之世乎。”《文選·顏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太和既融,收華委世。” 李善 註:“太和,謂太平也。” 唐 陸贄 《貞元九年冬至大禮大赦制》:“思與海內同臻大和。”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考古》:“天下太和,兵革不興。” 清 唐孫華 《國學進士題名碑》詩:“昔聞有 明 全盛日,長養宇宙登太和。”

(4).和睦。 清 惲敬 《答陳雲渠書》:“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樂矣。”

(5). 魏 鼓吹曲名。《晉書·樂志下》:“改《上邪》為《太和》,言 明帝 繼體承統, 太和 改元,德澤流布也。”

(6).雅樂名。 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雅樂部》:“郊天及諸壇祭祀,即奏太和、沖和、舒和三曲。”《金史·樂志上》:“乃取大樂與天地同和之義,名之曰‘太和’。”

朝賀

朝覲慶賀。《史記·秦始皇本紀》:“ 始皇 推終始五德之傳,以為 周 得火德, 秦 代 周 德,從所不勝。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朝賀皆自十月朔。” 唐 韓愈 《石鼓歌》:“大開明堂受朝賀,諸侯劒珮鳴相磨。” 明 唐順之 《請皇太子受朝疏》:“羣臣詣 奉天殿 朝賀,禮成,即詣 文華殿 朝賀皇太子。” 劉征 《鴟鴞的下場》:“小子們,快準備朝賀的盛典,多多準備慶功的酒漿。”

交儆

儆戒;交相儆戒。《國語·楚語上》:“左史 倚相 曰,唯子老耄,故欲見以交儆子。” 清 錢大昕 《廿二史考異,宋史一》:“彼乃君臣交儆之詞,此則專責臣下。”

乾隆名句,元旦試筆名句

詩詞推薦

  • 病中游祖塔院

    蘇軾宋代〕紫李黃瓜村路香,烏紗白葛道衣涼。閉門野寺松陰轉,欹枕風軒客夢長。因病得閒殊不惡,安心是藥更無方。道人
  • 依韻和春日偶書

    梅堯臣宋代〕瓮面春醅壓嫩藍,盤中鵝{上炙下肉}亦肥甘。正宜醉夢輕為蝶,苦怕酬詩密似蠶。病起羊公方隱几,歸來陶令只
  • 春女行

    王翰唐代〕紫台穹跨連綠波,紅軒鉿匝垂纖羅。中有一人金作面,隔幌玲瓏遙可見。忽聞黃鳥鳴且悲,鏡邊含笑著春衣。羅袖
  • 題馬麟花卉小幀·其七·秋塘曉艷(芙蓉)

    乾隆清代〕祗候能傳待詔風,徒觀疏渲極精工。碧江未見舒霞腳,幻出霜前一帶紅。
  • 詠木刻屏四景·其一·流觴脩稧

    乾隆清代〕流觴曲水自多人,何事頻稱癸丑春。鏡里行來高逸者,因何刀筆藉傳神。
  • 澹寧堂

    乾隆清代〕澹則言乎水,寧應寓在山。斯堂兼兩勝,是日憩餘閒。設曰知仁樂,亦惟方寸間。賜居緬祖德,何處弗心關。
  • 雜曲歌辭。石州

    佚名唐代〕自從君去遠巡邊,終日羅幃獨自眠。看花情轉切,攬鏡淚如泉。一自離君後,啼多雙臉穿。何時狂虜滅,免得更留
    太和朝賀例須停,交儆同欽勖在庭 詩詞名句
  • 觀刈

    方岳宋代〕蹄豚盂酒祝甌窶,一飽人間百事休。已約山妻同野飯,今年又勝去年秋。
  • 秋日有懷寄從弟表民

    楊時宋代〕羈旅吾方困,哀思汝正煩。望雲愁雁序,回首憶鴒原。北圃蔬還盛,東軒菊想繁。飄零不相見,沾灑獨忘言。
  • 分書自序

    王天性明代〕自是乾坤一腐儒,早年曾學佩銅符。夢中爭鹿從伊巧,夜裡辭金信我愚。卻愛一官清似水,終令九子苦如荼。獨餘
太和朝賀例須停,交儆同欽勖在庭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