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張栻的《和張荊州所寄》
全文:
自古荊州通陸海,只今學士過青錢。
笑譚坐子安邊策,取次成詩盡可編。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子安
(1).舊傳 陵陽 子明 釣得白龍,拜而放之。後三年,龍迎 子明 上 陵陽山 。後百餘年,山去地千餘丈,大呼下人令上山半,告言:“谿中 子安 當來問, 子明 釣車在否?”後二十餘年, 子安 死,葬山下,有黃鶴棲其冢樹,鳴呼 子安 。見 漢 劉向 《列仙傳·陵陽子明》。 唐 李白 《登敬亭山南望懷古贈竇主簿》詩:“白龍降 陵陽 ,黃鶴呼 子安 。”參見“ 子明 ”。
(2).傳說中的仙人。《南齊書·州郡志下》:“ 夏口城 據 黃鵠磯 ,世傳仙人 子安 乘黃鵠過此上也”
邊策
亦作“邊冊”。安邊的謀略。 唐 杜審言 《送和西蕃使》詩:“聖朝尚邊策,詔諭兵戈偃。” 清 王士禛 《送同年袁秋水僉事覲事畢歸甘州》詩:“ 漢 家天子重邊冊,大開 張掖 連 敦煌 。”
取次
亦作“ 取此 ”。1.隨便,任意。 晉 葛洪 《抱朴子·祛惑》:“此兒當興卿門宗,四海將受其賜,不但卿家,不可取次也。” 唐 杜甫 《送元二適江左》詩:“經過自愛惜,取次莫論兵。” 元 鄭光祖 《倩女離魂》第一折:“兀的不取次棄捨,等閒拋掉。” 汪文溥 《子美囑題化佛化裝百相即柬亞子》詩:“有時西笑入 長安 ,七貴三公取次看。”
(2).草草,倉促。《敦煌變文集·葉淨能詩》:“何不揭氈看驗之?取此行麁疎法令。” 宋 陸游 《秋暑夜興》詩:“呼童持燭開藤紙,一首清詩取次成。” 元 朱庭玉 《青杏子·送別》曲:“腸斷處,取次作別離。”
(3).次序。 北齊 斛律羨 《北齊樂歌》:“日日飲酒醉,國計無取次。”
(4).謂次第,一個挨一個地;挨次。 元 揭傒斯 《山市晴嵐》詩:“近樹參差出,行人取次多。” 清 朱彝尊 《是日再入保和殿侍宴》詩:“妙舞娑盤歇,華鐘取次催。”
(5).尷尬,進退兩難。
張栻名句,和張荊州所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