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充和堂原文
行館揚芬港,堂名取中庸。
和自中而發,致之義在充。
雖雲分內外,大本達道同。
乘氣仲春候,勤民豫象融。
幸無饑寒色,藹有尊親容。
是之謂和乎,推恩莫遺窮。
詩詞問答
問:題充和堂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充和堂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一部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三十七
參考注釋
行館
舊時官員出行在外的臨時居所。《水滸傳》第三八回:“ 張順 答道:‘些小微物,何足掛齒。兄長食不了時,將回行館做下飯。’” 明 袁宏道 《自從行別袁水部》詩:“我見行館 沙市 傍,市上桃花照春浪。”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四:“憂國焦勞,馳驅盡瘁,遂卒於 廣寧 行館。” 李烈鈞 《辛亥革命及督贛時期》:“余奉電先開省議會決定一切,並以 百花洲 陳列館為總理行館。”
堂名
(1).樂班。舊時樂班習慣起堂名,如“四箴堂”、“景龢堂”、“福壽堂”等,故稱。《孽海花》第四回:“ 雯青 道:‘罪過!罪過!照這種摳心挖膽的待你,不想出在堂名中人。’”
(2).堂號。參見“ 堂號 ”。
中庸
(1) 儒家的道德標準,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調和折中
中庸之為德也,甚至矣乎!——《論語·雍也》
(2) 見“四書”
(3) 德才平常;中材
材能不及中庸。——漢· 賈誼《過秦論》
內外
在數量或時間上接近精確地;大約;近似
五十年內外
大本
根本,事物的基礎。《荀子·強國》:“故為人上者,必將慎禮義務忠信然後可,此君人者之大本也。”《漢書·孔光傳》:“平刑罰,薄賦斂,恩澤加於百姓,誠為政之大本。”《新唐書·裴耀卿傳》:“且國家大本在京師,但 秦 地狹,水旱易匱。” 清 方正瑗 《述母訓》詩:“大本貴先立,清風領諸侯。”
達道
(1).公認的準則。《禮記·中庸》:“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 唐 柳宗元 《祭穆質給事文》:“達道之行,實惟交友。” 宋 契嵩 《<壇經>贊》:“夫戒定慧者,三乘之達道也。” 朱自清 《論逼真與如畫》:“那些‘難可與俗人論’的,恐怕到底不是天下之達道罷。”
(2).明白、徹悟道理。《淮南子·氾論訓》:“達道之人,不苟得,不讓福。” 晉 葛洪 《抱朴子·至理》:“夫逝者無反期,既朽無生理,遠道之士,良所悲矣。” 唐 杜甫 《遣興》詩之三:“ 陶潛 避俗翁,未必能達道。” 元 楊載 《贈胡汲古》詩:“先生唯達道,久矣樂山林。”
(3).實現理想或主張。 漢 荀悅 《申鑒·政體》:“治世所貴乎位者三:一曰達道於天下,二曰達惠於民,三曰達德於身。” 宋 蘇軾 《賜孫覺辭免恩命不允詔》:“卿三居諫省,皆以直聞,蓋嘗遇事以建言,志在行義以達道。” 元 閻復 《追封伯夷叔齊制》:“讓爵以明長幼之序,諫伐以嚴君臣之分,可謂行義以達道,殺身以成仁者也。”
(4).猶得道。 元 無名氏 《貨郎旦》第三折:“可知道今世里令史每都撾鈔,和這古廟裡泥神也愛錢,怎能勾達道昇仙。”
(5).博通各種學問。《三國志·魏志·管寧傳》“ 王烈 者,字 彥芳 ” 裴松之 注引 李氏 《先賢行狀》:“ 烈 通識達道,秉義不回。”
(6).猶溝通。 明 余繼登 《典故紀聞》卷三:“又謂古人祭用香燭,所以達道陰陽,以接神明。”
仲春
春季中期,指陰曆二月
勤民
(1).勞苦百姓。《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秦 違 蹇叔 ,而以貪勤民,天奉我也。”《左傳·昭公十五年》:“獲城而弗取,勤民而頓兵,何以事君?”《國語·周語上》:“布令陳辭而又不至,則增修於德而無勤民於遠。” 韋昭 註:“勤,勞也。”
(2).盡心盡力於民事。《左傳·僖公二十八年》:“令尹其不勤民,實自敗也。” 杜預 註:“盡心盡力,無所愛惜為勤。” 漢 班固 《典引》:“奕世勤民,以方伯統牧。” 晉 陸機 《辯亡論下》:“敦率遺典,勤民謹政。” 清 沉初 《西清筆記·紀典故》:“猶以玩物為戒,特申勤民之旨,以垂訓焉。”
饑寒
飢餓和寒冷,多用於缺吃少穿的困難情況
他在饑寒交迫中死去
尊親
敬稱他人父母
推恩
施恩惠於他人
推恩足以保四海。——《孟子·梁惠王止》
不推恩無以保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