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蔡襄的《州學餞送解發進士》
全文:
朝家歲取天下士,官守小大悉分治。
育材論薦苟失宜,德業英豪苦難致。
予嘗備員內供奉,作書參議科場事。
鄉舉察廉未易復,責其節行在長吏。
策之當世之大務,適時可以觀周智。
問之六經之歸趣,知言可以見精意。
眾賢一划天子可,開設學校朔南被。
世儒苟欲便有司,詔令初傳尋已置。
今年郡國選多士,糊名仍舊搜瑕纇。
常憂璣貝隨手遺,往往中夜起不寐。
拆封辯號指姓名,十九冥合州人議。
耽耽黌舍秋景長,芳餚旨酒邀賓醉。
惜哉今樂與古異,遣士禮數不能備。
霜天寥寥萬象清,健風開送群飛翅。
大明帝居一氣傍,春日照耀桐槐翠。
勉思奇策當天心,厚祿榮名時所貴。
時之所貴亦外物,君子存誠思遠至。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外物
(1).身外之物。多指利慾功名之類。《莊子·外物》:“外物不可必,故 龍逄 誅, 比干 戮, 箕子 狂, 惡來 死, 桀 紂 亡。” 南朝 梁 沉約 《述僧中食論》:“心神所以昏惑,由於外物擾之。擾之大者其事有三:一則勢利榮名,二則妖妍靡曼,三則甘旨肥濃。” 唐 高適 《同群公宿開善寺贈陳十六所居》詩:“談空忘外物,持誡破諸邪。” 宋 曾鞏 《救災議》:“先王之於救災,髮膚尚無所愛,況外物乎!” 明 方孝孺 《贈林公輔序》:“彼或不知自身重而為外物所移奪者,自輕者也。”
(2).謂超脫於物慾之外。《莊子·大宗師》:“參日而後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後能外物。” 晉 葛洪 《抱朴子·明本》:“外物棄志,滌盪機變,忘富逸貴,杜遏勸沮,不恤乎窮,不榮乎達,不戚乎毀,不悅乎譽,道家之業也。” 唐 杜甫 《渼陂西南台》詩:“勞生愧 嚴 鄭 ,外物慕 張 邴 。”
(3).指外界的人或事物。《南史·齊豫章文獻王嶷傳》:“訊訪東宮玄圃,乃有栢屋,制甚古拙,臣乃欲壞取以奉太子,非但失之於前,且補接既多,不可見移,亦恐外物或為異論,不審可有垂許送東府齋理不?”《梁書·陶弘景傳》:“雖在朱門,閉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閲為務。” 唐 元稹 《贈樂天》詩:“不是眼前無外物,不關心事不經心。” 宋 陸游 《感懷》詩:“一窗修燈下,超然傲 羲 軒 。外物自變遷,內景常默存。”
君子
(1) 對統治者和貴族男子的通稱
彼君子兮。——《詩·魏風·伐檀》
君子不齒。——唐· 韓愈《師說》
君子寡慾。——司馬光《訓儉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後來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論語》
君子有不戰。——《孟子·公孫丑下》
君子博學。——《荀子·勸學》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傳》
(3) 對別人的尊稱
君子書敘。——唐· 李朝威《柳毅傳》
君子登山。——明· 顧炎武《復庵記》
同社諸君子。——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君子之後。——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存誠
謂心懷坦誠。語本《易·乾》:“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 孔穎達 疏:“言防閑邪*惡,當自存其誠實也。” 晉 陶潛 《閒情賦》:“坦萬慮以存誠,憇遙情於八遐。”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中庸第三三章六》:“乃要其存誠不息而與天同載者,則於喜、怒、哀、樂之未發,致中者是也。”
遠至
謂日後能大成。《三國志·魏志·崔琰傳》:“ 琰 從弟 林 ,少無名望,雖姻族猶多輕之,而 琰 常曰:‘此所謂大器晚成者也,終必遠至。’”《北齊書·崔昂傳》:“ 昂 年七歲而孤,伯父吏部尚書 孝芬 嘗謂所親曰:‘此兒終當遠至,是吾家千里駒也。’” 宋 葉適 《林正仲墓志銘》:“ 正仲 材富位狹,所至有紀; 懿仲 名 淵叔 ,敏業精識,眾尤以為當遠至,然皆止於選人。”
蔡襄名句,州學餞送解發進士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