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紹曇的《偈頌一百一十七首》
全文:
萬疊青山,一溪寒水。
花禁冷葉紅,草滴虛嵐翠,無位真人只者是。
不離當處當湛然,左右逢原無二體。
覷之瞎雙眸,即之雲萬里。
只如堅持漢節,賤賣生薑,妙悟水因,重光佛日。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不離
(1).不失;不失為。《莊子·馬蹄》:“同乎無知,其德不離;同乎無欲,是謂樸素。”《禮記·曲禮上》:“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
(2).不離開;不離去。 漢 焦贛 《易林·鼎之需》:“容民畜眾,不離其居。”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小翠》:“一物大於貓,來伏身下,展轉不離。”
(3).差不多;還不錯。《紅樓夢》第一○八回:“ 湘雲 道:‘別人還不離,獨有 璉二嫂子 ,連模樣兒都改了,説話不伶俐了。’” 老舍 《駱駝祥子》四:“老頭子看了車一眼,點了點頭:‘不離!’”
處當
判決,決斷。 漢 應劭 《風俗通·十反·趙相汝南李統》:“時 冀州 有疑獄, 章帝 見問 統 , 統 處當詳平,克厭上心。”《晉書·顧榮傳》:“會 趙王 倫 誅 淮南王 允 ,收 允 僚屬付廷尉,皆欲誅之, 榮 平心處當,多所全宥。”
審擇合適的。《資治通鑑·魏明帝青龍三年》:“選女子知書可付信者六人,以為女尚書,使典省外奏事,處當畫可。” 胡三省 註:“奏事有不合上意,區處其當而下之也。”
湛然
(1).清澈貌。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二十:“不數日,果大雨。見大石中裂開一井,其水湛然。”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清水》:“寺左右雜樹疎頒,有一石泉,方丈餘,清水湛然。”《剪燈新話·鑑湖夜泛記》:“顏貌紅澤,雙瞳湛然。” 明 謝讜 《四喜記·久旱祈神》:“白檀焚獻,怪舉首青天湛然。”
(2).安然貌。《大戴禮記·四代》:“僉然湛然。”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雅量》:“ 王戎 七歲,亦往看,虎承間攀欄而吼,其聲震地,觀者無不辟易顛仆, 戎 湛然不動,了無恐色。”《雲笈七籤》卷六二:“譬如嬰兒居胎中,湛然不動。”
(3).淡泊。 南朝 宋 謝靈運 《佛影銘》序:“容儀端莊,相好具足,莫知始終,常自湛然。” 唐 韓偓 《地爐》詩:“禪客釣翁徒自好,那知此際湛然心。”亦指清靜。 隋 王通 《中說·周公》:“其上湛然,其下恬然。” 阮逸 註:“湛、恬皆靜。” 宋 蘇軾 《觀妙堂記》:“我所居室,汝知之乎?沉寂湛然,無有喧爭。”
(4).清醒貌。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飲量》:“ 臨溪 一一指揮僮僕扶掖登榻,然後從容登輿去。神志湛然,如未飲者。” 清 王韜 《<淞濱瑣話>自序》:“然昏厥睯眩中,此心湛然,尚覺可用。” 郭沫若 《李白與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覺醒》:“但現在的自己卻是湛然清醒,明白了自己所處的地位。”
左右逢原
《孟子·離婁下》:“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原謂學問工夫到家後,則觸處皆得益。後以“左右逢原”泛指做事得心應手。《朱子語類》卷一三九:“前輩作文者,古人有名文字皆模擬作一篇,故後有作時,左右逢原。” 嚴復 《救亡決論》:“其究極也,必道通為一,左右逢原,故高明。”亦作“ 左右逢源 ”。 續範亭 《來南泥灣途中》詩:“有似池魚入大海,左右逢源空氣香。”
二體
(1).指文、武兩種舞蹈形式。一說指陰柔、陽剛兩種音樂風格。《左傳·昭公二十年》:“聲亦如味,一氣、二體。” 杜預 註:“舞者有文、武。” 孔穎達 疏:“樂之動身體者,唯有舞耳。文舞執羽、籥,武舞執乾、戚。舞者有文、武之二體。” 清 毛奇齡 《竟山樂錄》卷三:“二體者,聲有陰陽也。舊曰文、武二舞,非也。舞是樂容,非樂聲也。”
(2).兩種體裁。《初學記》卷二一引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序》:“夫 楚 謡 漢 風,既非一骨; 魏 製 晉 造,固亦二體。”
(3).特指史書編年體與紀傳體。 唐 劉知幾 《史通·二體》:“然則 班 ( 班固 )、 荀 ( 荀悅 )二體,角力爭先,欲廢其一,固亦難矣。”
(4).指陰、陽。 宋 范仲淹 《水火不相入而相資賦》:“雖天生之材,本四象而區別;蓋日用之利,合二體以交相。”
釋紹曇名句,偈頌一百一十七首名句
名句推薦
省傍靈光看,殘陽少皞區
扈載《芳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