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別李三洲中丞六首·其六原文
聖世崇作述,禮樂嘉虞周。
獫狁窺朔方,檄書動明旒。
嗟予蹇迂謬,抗顏出山丘。
一朝上封事,疾者如寇讎。
文猶既已違,武志亦未酬。
慷慨動悲歌,但為識者羞。
居諸忽已遄,冥心更何求。
九十行帶索,榮公乃吾儔。
詩詞問答
問:留別李三洲中丞六首·其六的作者是誰?答:王漸逵
問:留別李三洲中丞六首·其六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王漸逵的名句有哪些?答:王漸逵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尤韻
參考注釋
聖世
猶新地。 漢 王充 《論衡·須頌》:“涉聖世不知聖主,是則盲者不能別青黃也。” 晉 葛洪 《抱朴子·擢才》:“且夫愛憎好惡,古今不均……故聖世之良榦,乃闇俗之罪人也。”《南史·庾仲文傳》:“令 賈誼 、 劉向 重生,豈不慷慨流涕於聖世邪!” 宋 王安石 《試院中五絕句》之一:“聖世選才終用賦,白頭來此試諸生。” 明 屠隆 《綵毫記·拜官供奉》:“聖世際昇平,車書九州,笙歌萬井。”
作述
(1).創作傳述。語本《禮記·中庸》:“父作之,子述之。” 清 方文 《宋遺民詠·劉會孟辰翁》:“父子擅作述,砥礪在忠孝。”
(2).泛指論著。 清 惲敬 《答伊揚州書》:“固有賢人君子窮極精慮之所作述,而一得之士可以議之者。”
禮樂
禮節和音樂。古代帝王常用興禮樂為手段以求達到尊卑有序遠近和合的統治目的。《禮記·樂記》:“樂也者,情之不可變者也;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樂統同,禮辨異。禮樂之説,管乎人情矣。” 孔穎達 疏:“樂主和同,則遠近皆合;禮主恭敬,則貴賤有序。”《呂氏春秋·孟夏》:“乃命樂師習合禮樂。” 高誘 註:“禮所以經國家,定社稷,利人民;樂所以移風易俗,盪人之邪,存人之正性。” 唐 杜甫 《秋野》詩之三:“禮樂攻吾短,山林引興長。”
嘉虞
猶歡樂。《漢書·禮樂志》:“神嘉虞,申貳觴,福滂洋,邁延長。” 顏師古 註:“虞,樂也。”《宋史·樂志十》:“光熉紫幄,神流玉房。秉文侑儀,嘉虞貳觴。”
獫狁
中國古代北方的一個民族
朔方
北方
北方申命和叔,宅朔方,曰 幽都。——《書·堯典》
檄書
檄文。《六韜·分合》:“ 太公 曰:‘凡用兵之法,三軍之眾必有分合之變,其大將先定戰地戰日,然後移檄書與諸將吏。’”《後漢書·寇恂傳》:“檄書至, 恂 即勒軍馳出,並移告屬縣,發兵會於 溫 下。” 唐 劉長卿 《行營酬呂侍御》詩:“ 孔璋 才素健,早晚檄書成。” 宋 劉過 《水龍吟·寄陸放翁》詞:“想見鸞飛,如椽健筆,檄書親草。”參見“ 檄 ”。
迂謬
迂腐荒謬。《新唐書·韋處厚傳》:“宰相不能詰,下羣臣議, 處厚 發十難誚其迂謬, 平叔 愧縮,逐為 端州 司馬。” 宋 葉適 《蘇綽》:“使誠如 鞅 所論,則其迂謬無術亦已甚矣。” 清 譚嗣同 《報貝元徵書》:“況累黍之法,實迂謬不可行,何能取準?”
抗顏
態度嚴正
因抗顏而為師。——唐· 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出山
(1) 到山外去
(2) 舊指隱士出任官職。借指出來主持某種事務或擔任某種職務
朝上
早晨。 潘漠華 《冷泉岩》:“妻是一個尖刻的女性的典型,把丈夫當作‘農奴’,朝上日出就逼他上山野,夕時日入始準他歸家。”
(1).面對上坐。《封神演義》第三六回:“ 紂王 復轉下坐,朝上覿面傳杯。”
(2).向上,向天空方向。
封事
(1).密封的奏章。古時臣下上書奏事,防有泄漏,用皂囊封緘,故稱。《漢書·宣帝紀》:“上始親政事,又思報大將軍功德,乃復使 樂平侯 山 領尚書事,而令羣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後漢書·明帝紀》:“於是在位者皆上封事,各言得失。” 李賢 註:“ 宣帝 始令羣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封有正有副,領尚書者先發副封,所言不善,屏而不奏。後 魏相 奏去副封,以防擁蔽。”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奏啟》:“自 漢 置八儀,密奏陰陽,皂囊封板,故曰封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四凶》:“ 磻叟 蒞事未終考秩,拋官詣闕上封事,通義 劉公 引為羽翼,非時召對數刻, 磻叟 所陳,凡數十節,備究時病。” 清 朱彝尊 《興化李先生清壽》詩:“曾聞過江上封事,神人觀聽交歡忻。”
(2).封禪。《史記·封禪書》:“諸儒生既絀,不得與用於封事之禮,聞 始皇 遇風雨,則譏之。”
寇讎
仇人;仇敵
既已
(1).已經。《莊子·逍遙遊》:“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矣。” 晉 陸機 《豫章行》:“前路既已多,後塗隨年侵。”
(2).已經過去;已經完結。《漢書·外戚傳下·定陶丁姬》:“太后以為既已之事,不須復發。” 南朝 宋 顏延之 《北使洛》詩:“蓬心既已矣,飛薄殊亦然。” 宋 歐陽修 《時論·塞垣》:“近世 晉高祖 建 義並門 ,得戎王為援,既已,乃以 幽 、 薊 、 山後 諸郡為 邪律 之壽。”
(3).既然已經。 宋 蘇軾 《石鼓》詩:“六經既已委灰塵,此鼓亦當遭擊剖。”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在現代中國的孔夫子》:“既已厭惡和尚,恨及袈裟,而 孔夫子 之被利用為或一目的的器具,也從新看得格外清楚起來。”
武志
威武之志。《詩·周頌·桓序》:“《桓》講武類禡也。《桓》,武志也。” 孔穎達 疏:“《桓》者,威武之志。言講武之時,軍師皆武。” 唐 魏徵 《享太廟樂章·永和》:“用光武志,永固鴻基。” 唐 韓愈 《河南府同官記》:“武志既揚,文教亦熙。”
慷慨
(1) 充滿正氣,情緒激昂
慷慨就義
(2) 大方;不吝嗇
慷慨解囊
悲歌
哀聲歌唱
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樂府詩集·悲歌行》
識者
有見識的人。《漢書·師丹傳》:“京師識者鹹以為宜復 丹 邑爵,使奉朝請,四方所瞻卬也。” 顏師古 註:“識者,謂有識之人也。” 唐 杜甫 《贈崔十三評事公輔》詩:“且有元戎命,悲歌識者誰。”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雜談小品文》:“這一層,卻要讀者有選擇的眼光,也希望識者給相當的指點的。”
居諸
(1).《詩·邶風·柏舟》:“日居月諸,胡迭而微。” 孔穎達 疏:“居、諸者,語助也。”後用以借指日月、光陰。《北魏元凝妃陸順華墓志銘》:“居諸迭生,陵谷相賀。” 唐 韓愈 《符讀書城南》詩:“豈不旦夕念,為爾惜居諸。” 宋 葉適 《馮公嶺》詩:“我獨何為者,拊身念居諸。” 梁啓超 《壯別》詩之十九:“勸君好愛惜,難得是居諸。”
(2).指來往。 唐 白居易 《和微之除夜作》:“恩光未報答,日月空居諸。” 明 李東陽 《哭舍弟東川》詩之五:“肝腸中斷絶,日月幾居諸。”
冥心
(1).泯滅俗念,使心境寧靜。《魏書·逸士傳序》:“冥心物表,介然離俗,望古獨適,求友千齡,亦異人矣。” 唐 修雅 《聞誦法華經歌》:“合目冥心子細聽,醍醐滴入焦腸里。” 宋 葉適 《謝除華文閣待制提舉嵩山崇福宮表》:“迄無顯效於盛時,固合冥心於暮齒。”《紅樓夢》第一一八回:“ 寳玉 自在靜室,冥心危坐。”
(2).潛心苦思;專心致志。《晉書·隱逸傳·辛謐》:“是故不嬰於禍難者,非為避之,但冥心至趣而與吉會耳。” 宋 蘇舜欽 《詔獄中懷藍田高先生》詩:“仰首羨飛鳥,冥心思故山。”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三:“難者雖緊要,且置之度外;易者雖不緊要,亦當冥心搜句。”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立憲紀聞》:“自甲午 中 日 一戰,而吾國以東海大邦,見敗於 扶桑 三島,知微之士,乃冥心孤往,探索其由。”
十行
《後漢書·循吏傳序》:“其( 光武帝 )以手跡賜方國者,皆一札十行,細書成文。”後因以“十行”代指皇帝的手札或詔書。 明 張居正 《擬唐回鶻率眾內附賀表》:“伏以聖主中興,九譯戴同文之治;名王內附,十行承賜札之恩。”
帶索
以繩索為衣帶。形容貧寒清苦。《列子·天瑞》:“ 孔子 游於 太山 ,見 榮啟期 行乎 郕 之野,鹿裘帶索,鼓琴而歌。” 晉 陶潛 《飲酒》詩之二:“九十行帶索,飢寒況當年。” 唐 白居易 《北窗三友》詩:“或乏擔石儲,或穿帶索衣。” 清 黃宗羲 《子劉子行狀》:“試將茹荼帶索,以畢餘生。”
榮公
指 榮啟期 。 春秋 時隱士。 晉 陶潛 《飲酒》詩之十二:“ 顏生 稱為仁, 榮公 言有道。” 逯欽立 註:“ 榮公 , 榮啟期 。” 唐 白居易 《晚起》詩:“ 榮公 三樂外,仍弄小男兒。”參見“ 榮啟期 ”。
吾儔
我輩;我類。《三國志·魏志·武帝紀》“ 備 遂有 荊江 、 江南 諸郡” 裴松之 注引《山陽公載記》:“ 劉備 ,吾儔也。但得計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無類矣。” 清 林則徐 《中秋嶰筠尚書招飲沙角炮台眺月有作》詩:“三人不假影為伴, 袁宏 庾亮 皆吾儔。”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別筵初散,行客上蘭舟
- 山間初別記詩清,笑我何痴老客情錢雪界《寄隱空兼東詹景仁》
- 開窗時見雷霆出,隱几閒看日月還
- 可惜天教生處遠,不近長安
- 羽檄邊聲急,將軍出塞遲
- 誰分去來鄉國事,悽然,曾是承平兩少年。陳洵《南鄉子·己巳三月自郡城歸鄉過區菶吾西園話舊》
- 照眼椒花工取媚,向人梅蕊故開繁
- 勢疑撞翼軫,翠欲滴瀟湘
- 澤知含麥潤,色祇遜梅香
- 萬家燈火鬧春橋,十里光相照,舞鳳翔鸞勢絕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