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序予上國不才

江淹雜三言 構象台

名句出處

出自南北朝江淹的《雜三言 構象台》

全文:
小序予上國不才
黜為中山長史。
待罪三載。
究識煙霞之狀。
既對道書。
官又無職。
筆墨之勢。
聊為後文。
曰上妙兮道之精。
道之精兮俗為名。
名可宗兮聖風立。
立聖風兮茲教生。
寫經記兮記圖剎。
畫影象兮在丹青。
起淨法兮出西海。
流梵音兮至索溟。
網紫宙兮洽萬品。
冠璇寓兮濟羣生。
余汩阻兮至南國。
跡已徂兮心未扃。
立孤台兮山岫。
架半室兮江汀。
累青杉於澗構。
積紅石於林欞。
雲八重兮七色。
山十影兮九形。
金燈兮江籬。
環軒兮匝池。
相思兮豫章。
戴雪兮抱霜。
栽異木而同秀。
鍾雜草而一香。
苔蘚生兮繞石戶。
蓮花舒兮繡池梁。
伊日月之寂寂。
無人音與馬跡。
躭禪情於雲徑。
守息心於端砵。
永結意於鷲山。
長憔悴而不惜。

江淹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小序

(1).指《毛詩》中冠於各篇之首解釋主題的簡短序言。《毛詩》有大序、小序,合稱《毛詩序》。 唐 陸德明 《經典釋文·毛詩音義上》“之德也”下引舊說云:“起此至‘用之邦國焉’,名‘關雎序’,謂之小序;自‘風,風也’迄末為大序。”參見“ 大序 ”。

(2).作者或他人在單篇詩文或集前的序言。 宋 朱熹 《跋黃山谷詩》:“ 杜子美 詩小序有言虎搪突 夔 人藩蘺者, 夔 人正謂 夔州 人耳。” 明 徐師曾 《文體明辯·小序》:“小序者,序其篇章之所由作,對大序而名之也。” 明 湯顯祖 《答徐然明書》:“小序媿不文,亦諒其既衰也。”

上國

(1).指國都以西的地區。《左傳·昭公十四年》:“夏, 楚子 使 然丹 簡上國之兵於 宗丘 。” 杜預 註:“上國,在國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謂之上國。”

(2). 春秋 時稱中原各諸侯國為上國,與 吳 楚 諸國相對而言。《左傳·昭公二十七年》:“﹝ 吳子 ﹞使 延州來 季子 聘於上國,遂聘於 晉 ,以觀諸侯。” 孔穎達 疏引 服虔 曰:“上國,中國也。蓋以 吳 辟在東南,地勢卑下,中國在其上流,故謂中國為上國也。”《國語·吳語》:“ 越 滅 吳 ,上征上國。” 韋昭 註:“上國,中國也。” 三國 魏 陳琳 《檄吳將校部曲文》:“﹝ 夫差 ﹞抗衡上國,與 晉 爭長。” 清 劉大櫆 《送張福清序》:“昔在自古, 閩 粵 不齒於上國。”

(3).外藩對帝室或朝廷的稱呼。《後漢書·陳蕃傳》:“夫諸侯上象四七,垂耀在天,下應分土,藩屏上國。” 李賢 註:“上象四七,謂二十八宿各主諸侯之分野,故曰下應分土,言皆以輔王室也。” 三國 魏 曹植 《與楊德祖書》:“吾雖德薄,位為蕃侯,猶庶幾戮力上國,流惠下民。” 唐 白居易 《祭迴鶻可汗文》:“撫有九姓,制臨一方,氣吞諸戎,名播上國。”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五:“惟 布達拉 一區,其土膏衍,其人秀好,其音 華夏 ,故 吐番贊普 都之,以鞭撻四夷,抗衡上國。”

(4).指京師。 南朝 梁 江淹 《四時賦》:“憶上國之綺樹,想 金陵 之蕙枝。”《資治通鑑·唐德宗建中二年》:“今海內無事,自上國來者,皆言天子聰明英武,志欲致太平,深不欲諸侯子孫專地。” 胡三省 註:“時藩鎮竊據,自比古諸侯,謂京師為上國。”《紅樓夢》第四回:“ 薛蟠 素聞得都中乃第一繁華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機會,一來送妹待選,二來望親,三來親自入部銷算舊賬,再計新支,--其實只為遊覽上國風光之意。”

不才

沒有才能的人。對自己的謙稱

不才往常見人讀佛經,什麼“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種無理之口頭禪,常覺得頭昏腦悶。——《老殘遊記》

至於不孚之病,則尤不才為甚。——明·宗臣《報劉一丈書》

江淹名句,雜三言 構象台名句

詩詞推薦

小序予上國不才 詩詞名句